本文转自: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张雷
4月1日,乍暖还寒。位于徐州市睢宁县官山镇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车间里,一朵朵、一簇簇洁白如玉的双孢菇从培养基料中破土而出,长势旺盛。江苏众友兴和菌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小麦的秸秆给双孢菇提供适宜生长的土壤,同时以科技的手段控制好厂房的温度、湿度,实现了工厂化管理、立体化生产。开春后的双孢菇产量又喜获丰收,预计年产量可达2万吨,年消耗秸秆可达6万吨。”
江苏众友兴和菌业仅是睢宁县基料化利用秸秆的一个窗口。近年来,睢宁县抢抓国家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改革试点机遇,建立起“秸秆—基料—食用菌栽培—菌渣—有机肥生产—有机种植”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以现代化农业生产新模式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田间秸秆亦是如此。“过量的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秸秆曾经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但是现在我们把这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了。”说起秸秆循环利用,睢宁县官山镇三烈村党总支副书记葛兴飞说。
官山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常年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年产生秸秆约2.5万吨,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近年来,该镇立足资源禀赋,以践行绿色发展为统领,不断完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在持续推进秸秆禁烧工作的同时,按照“利用为主,变废为宝”的工作思路,变“堵”为“疏”,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和产业发展。“江苏众友兴和菌业以每吨秸秆元的价格购买,政府方面还有每吨80元的离田补助,去除打捆、运输、存储等环节的成本费用,我们一吨小麦秸秆可以赚元。”葛兴飞精打细算地说,“现在村里的‘废秸秆’成了村民们的‘香饽饽’,大家的积极性都非常高。”
“每年回收秸秆时,镇上都会雇一些村民来看守秸秆,每月还给元工资。”三烈村64岁的五保户朱妮贤高兴地告诉记者。
在官山镇三烈村,离田的秸秆多数成了食用菌生长的基料,而这些基料经过栽培后,又将产生近14万吨的菌渣。“当时,看到江苏众友兴和菌业生产的废弃物菌渣堆在那儿,我就想,这些菌渣是否还可以再利用。”徐州星米达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程震告诉记者,“经过反复试验,我们将菌渣生产成为营养土、无土栽培基质、商品有机肥的主要原料,并在互联网上销售,现在公司年销售额超万元,带动30多人就业,工资每月超过元。”
睢宁县作为徐州市的一个重要农业县,在14.7万多公顷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每年生产多万吨小麦和水稻秸秆。如今,在生态循环农业这条康庄大道上,该县现有近家秸秆代理商和48家专门从事秸秆储藏利用的社会组织,其中11家可利用1万吨以上秸秆。同时,还建成了37个沼气生产中心,年收入1.3亿元,生产的沼气可以满足5万户家庭的需求。
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
专门值班—51017
受理举报8:00—20:00
专门邮政信箱:江苏省南京市A号邮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