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18日徐州讯(记者彭颂珂通讯员吴小娜)全县违法犯罪警情数同比下降26.26%,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0.51%,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提升22.44%……自睢宁县公安局创新探索社区警务运行新机制以来,用实打实的数据,亮出了基层警务治理的新招式。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睢宁县公安局积极践行“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深入探索“一室两队、三位一体、四站合一、巡防升级”的具体实践,有力推动了基层警务工作回归本源、夯实根基,激发基层警务新活力,走出了一条基层警务融合发展的“睢宁样板”。
“融合发展”盘活警力资源
“以前接送孩子放学至少要提前半小时去抢位置,现在只要提前几分钟到指定位置就行了,学校门口还有民警每天站岗维持秩序,我们家长心里也放心多了!”说起警务改革带来的生活便利,睢宁县李集镇村民李先生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长期以来,基层警力不足、警务阵地难以下沉一直是困扰基层公安发展的“大难题”。为着力破解基层警力不足,形成警种与派出所之间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睢宁县公安局制定出台了《基层所队警务融合发展改革方案》,按照“党建引领、编制不变、警力融合、勤务联动、效能提升”的原则,统筹城区派出所、乡镇派出所、交警大队、巡特警大队和消防站等一线执勤力量融合发展。
在主城区,构建以综合指挥室为中枢,按需搭载社区警务队、执法办案队的“一室两队”改革发展模式。综合指挥室、案件办理、社区警务队分别占比派出所总警力的20%、20%、60%,形成“”的警力配比,有效夯实工作职能,优化警力设置,发挥“一室两队”警务融合的最大功效。
在已经建立消防站的乡镇,施行所队站“三位一体”模式,派出所、交警中队、消防站三个部门警力混编成组;在其余设交警中队的乡镇,创新打造“派出所+专业队”警务运行模式,将交警中队、消防站管辖范围内的派出所警力融合。通过党建引领,将融合部门共建一个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共同开展相关勤务,实行支部共建、人员共享,最大化整合现有警力资源。同时,结合区域布局优化,在乡镇为民综合服务中心或派出所设立公安综合服务窗口,实现户籍、出入境、交管等业务的“一窗”办理,真正打破警种壁垒。
今年6月,徐州全市公安机关深化社区警务运行机制改革现场会在睢宁召开,推广睢宁警方的先进经验。
“四站合一”筑牢前沿阵地
国道是国家重要交通主干线,是苏皖两省之间的重要通道,贯穿睢宁境内63公里,交通和治安状况复杂严峻。为了加强对进出国道车辆、人员的管控,坚决有效地打击各类涉车涉路违法犯罪行为,睢宁县公安局整合多方资源,在官山检查站创新建立了集公安检查站、收费站、治超站、公共服务区于一体的“四站合一”全方位新型治安防控阵地。
通过信息资源共享,突出安全风险输入防控、超限超载治理、治安卡口和休息服务等职能,紧紧围绕“防得住、打得准、服务优、群众满意”的战略定位,使公安检查站查、堵、截、控功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真正打造成睢宁县治安防范的前沿哨所和预防各类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阵地。
建站以来,日均检查车辆余辆次,国道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48.6%,成为扼守徐州南大门的一道“铜墙铁壁”。今年7月,睢宁县官山检查站“四站合一”全方位新型治安防控阵地被省厅列为全省“六六战略”先进实践示范点。
“巡防升级”重塑防控体系
“感谢警察同志每天的辛苦巡逻,如今晚上一个人下班走夜路再也不会害怕了。”随着“亮警灯”夜间巡逻行动的深入开展,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点赞。
“亮警灯”行动只是睢宁县公安局重塑巡防体系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局按照“多警参与、联动融合、注重实效”的原则,创新制定了《新型立体化巡逻防控工作方案》。
在主城区,以巡特警、交警、城区5个派出所、机关单位作为巡防力量主体,依托9个警务工作站,按照警力围绕警情走的原则,建立分时段、分区域、有终点的新型巡逻防控体系,最大限度优化警力资源、提高巡防工作效能;在乡镇,派出所、交警中队立足本辖区,以网格为依托,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对党政机关和治安重点区域开展不间断巡逻。自新型巡防机制运行以来,睢宁县实现了案件总量、事故起数、违法犯罪警情的“三下降”,不断提升社会治安水平。
“通过警务融合机制的全面运行,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活动,推动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再提升。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努力构建多元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护航睢宁高质量发展作出公安贡献。”睢宁县副县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周新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