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傅斯特
01
有一个问题,让中国愈发感到困扰:
有年历史的农业,居然成了中国发展之路上最大的瓶颈。
在中国一路追赶世界先进的征途上,最早显现疲态的正是农业。
而且,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只是为什么中国2亿多农民远远落后于美国万农民,而是中国农业竞争力正在被东南亚国家超过。
虽然从全球化的角度而言实属自然规律,但放在中国超过5亿人生活在农村的大背景之下,确实在沉重。
此时此刻,我们不禁会想起那个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著名论断——
中国问题的关键,就是农民怎么办的问题。
了解中国历史可以轻松发现,农民问题作为教训浸透了历代王朝变更的书卷,作为经验写进当代革命的总结,作为攻坚重点记录在近些年十多个中央一号文件里,它浓缩了一个古老民族两千年关于社会变迁的深刻反思。
进入工业文明以后,所有追求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如果不能给农民一个好的归宿,基本无望实现文明跃迁。这是今天成为强国必须迈过的槛。
成功迈过这道槛的发达国家,它们的经验并不复杂,归纳出来就两个:
1.“消灭”农民。简单说就是减少农业的直接从业者,实现机械化、集约化。最典型的就是美国,二次工业革命开启时人口1亿多农民超过2万,今天3亿多人口农民仅剩万。
2.“补贴”农民。农民没那么容易消失,农业产出又有天花板,那就用福利、财政,甚至不惜是贸易保护强行倾斜。最典型的是欧盟,有人做过测算,欧盟的各类补贴分摊到每个农民头上,每年超过10万人民币。
事实上,发达国家是两手都用,两手都很强悍。
这两手中国后来也学会了,的确有效。但中国的国情是:尚未实现富裕,农民依旧庞大,所以在实现小康之后,其边际效应锐减。
然而,没有农业、农村的整体升级,中国就只能是跛足巨人。怎么办?
02
讲中国奇迹绕不开人口红利,就是用低廉的劳动力实现“世界工厂”的过程。
今天,由于人们不愿生孩子,全社会忧心忡忡,但早在二三十年前,人口就已经是中国农业的负担。中国亩产成本超过美国,人口就不再是红利。
由于人工成本高,只要农民不大量减少,产业就只能低水准。正是从那时起,“农民、农村、农业”成为中国强国大业“木桶”上最短的板。
做个简单比较就知道——
年,美国长期在农村生活的人约万,其中直接靠“修地球”讨生活的约万,中国的这两项数据为5亿和2.2亿。
中美农民之比超过90:1,但美国农业总产值却与中国相当。中美占据世界粮食生产第一、第二的位置,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粮食、肉类)。
再加上中国主要农作物亩产成本基本上都2-3倍于美国(水稻是1倍多),这意味着1个美国农民创造的价值大约相当于个中国农民,人均收入自然是远远拉开。
所以,不管中国在其它领域如何在飞快地赶超,只要农业、农民之间的距离不缩小,追赶美国就是一个遥远的梦。
那么,不能进一步压缩农民数量吗?把农民从9.4亿减到5亿已经让中国费尽心力——
变身为“世界工厂”,超过2亿农民变成了乡镇企业工人和农民工;
通过大规模城镇化,大量农民成为市民或城市第三产业大军;
通过屯垦和组建农业集团,很多传统务农者变成农业工人……
虽然告别土地的大多数从二三产业的新角色中获得了超高回报,但世界工厂和城镇的容量总是有限。
至于离不开土地的,更加别指望“补贴”能致富。
年,中国农业综合补贴已经超过1.8万亿,总额毫不逊色。假设人均比照欧盟打个对折,也就是每年补贴5万人民币,2.2亿农民就需要11万亿,当年一半财政收入就没了。
因此,传统产业模式已经无法给中国农民一条奔向富裕的康庄大道了。在既有模式下,大多数中国农民无论是按阶层还是按财富,都将长期处于金字塔低端。但是农民要富裕,中国要强盛却是肯定的,必须找到新的路径。
进入21世纪,新的路径出现了。
03
在这里必须要提到一个数据:年,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县域卖家交易额就突破一万亿元,而当年中国农业总产值不到12万亿。
这一万亿元,绝大多数是由顶着“农民”的人创造的。他们实质上已经脱离了土地,官方文件给的新身份叫“农村电商”。
或许正是从8年开始,在农村电商的助力下,中国开启了又一个让农民成规模脱离土地的历史进程。
还记得安徽小岗村吧!年,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以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序幕。小岗就是中国农村发展的“活化石”,中国当年确立的三个发展阶段——
“温饱”,小岗搞联产承包的次年就实现了;
“小康”,通过深耕农业,搞机械化、集约化,发展乡镇企业、服务业,小岗也是最早的一批;
但要说“富裕”,今天的小岗人过得不错,但跟城里人比,跟江浙农村比,差距依然不小。
年前后,小岗村民40%务农,45%从事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工业,15%从事餐饮旅游等服务业。通过二三产业转型,小岗消灭了一多半的农民,这也许是中国农村在传统路径下能够达到的理想状态。
年小岗村人均年纯收入元,比全国农民平均高,比城里人差几倍。和美国同行相比,人家人均年收入是2.2万美元,差了十几倍。
年,严余山,当年“18勇士”后人,俗称“包二代”,属于告别土地实现富裕的典型,第三次奉命回乡创业,为小岗找一条实现富裕的路。前两次他都失败了。
那年冬天很冷,他注意到村民们准备到三十多公里外的县城商场买电热毯,这让他很诧异:明星村已经和时代如此脱节。严余山一键网购,轻松实现了乡亲们的保暖需求,而这次网购打开了他再创业的新思路。
转年,严余山注册了小岗村第一家淘宝店。“包二代”们组成“18新带头人”,试图通过“互联网+大包干”重振往昔荣光。
严余山已属于后知后觉。比他早5年,陕西人王小帮就已经开了山货淘宝店。到年时,在阿里巴巴网站上农产品的卖家已经达到39.4万个。
与此同时,小岗村往北多公里,江苏睢宁沙集镇,卖家具发家的“淘宝村”农民正在把“前店后厂”的小作坊搬进统一规划的工业园区里。到年,人口不足6万的沙集镇,网店达1家。
这甚至惊动了马云,这位此前素未谋面却深刻改变当地的“大人物”,专程冒雨去当地一探究竟。
互联网技术革命进入下半场的影响,中央显然注意到了。从年开始,连续多年的一号文件都把发展农村电商作为根治三农的主要手段,农村电商上升为实现顶层新设计的重要手段。
从全国第一批“淘宝村”(东风村),到全国第一个“所有村都是淘宝村”乡镇(沙集镇),再到全国第一个“所有乡镇都有淘宝村”的县(睢宁县),这个过程仅仅9年。
至今十年间,全国类似东风村的淘宝村,从3个增加到个;类似沙集的淘宝镇,达到个。过去一年,全国淘宝村淘宝镇直接带动万人就业。
互联网的裂变效应,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四十年后,中国终于第一次看到“最短的板”被补齐的希望。
04
电商给停滞的社会进化重新注入了动力。电商进入农村的十年,也是农民加速转型的十年。更重要的是,电商让那些以农为生的人看到了富裕的希望。
中国农民年曾有过两个高光时刻:一是建国后消灭阶级,强调以粮为纲,农业全面恢复时期;还有一个就是改革开放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几年。在年代中期的主旋律叙事中,农民最让拿死工资的城里人羡慕,因为他们挣得比城里人还多。
电商的下沉让马云敢重温旧梦。他说:“袁隆平先生把亩产做到一千斤,我们互联网技术要争取把亩产做到一千美金。”
这个目标,中国人“放卫星的年代”口炮实现过。再有就是像小岗那样,整合土地,农场化打理,选择葡萄、蘑菇等高价值经济作物,实现平均亩产一万多人民币,合美元。
但小岗经验于中国农村不具有典型意义。中国地少人多,以小农模式为主,土地分散,集中度差、交通不便、流通成本巨大。
对小农经济来说,把好东西卖出应有的价格,减少中间环节损耗和成本至关重要。而这一点,只有互联网革命才能做到。它一手接生产端,一手接消费端,融入这个体系,等于变向提升了市场化、集约化。
比如引导农民培育高附加值的优品,从源头种植到终端消费全程跟进,促进农产品从粗放低端走向标准化、品质化和品牌化,实现农产品升级。
再比如,针对中国市场分散,农户分散、盲目生产常常导致供需失衡的情况,小农户与大市场很容易通过互联网对接起来,减少流通环节,实现需求的错峰调节。
以阿里巴巴脱贫样板县为例,电商的介入可以让一棵奉节脐橙树的收益从三五百元上涨到千元,长汀百香果售价从每斤5元提高到10元,元阳红米的保底收购价从每公斤3.6元提到6.8元。
事实上,成立20周年的阿里巴巴不再只是一家电商企业,而是一个业态丰富的数字经济体。例如,超级独角兽蚂蚁金服,全球排名第三的阿里云,联合中国几大物流巨头打造的菜鸟网络。
而马云提出的“亩产一千美金”计划,也已远远突破农村电商的范畴,从农产品销售延伸至农业产业全链路。起决定性作用的,正是物流、支付、金融、阿里云科技等基础能力。
就在10月10日,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首次亮相。这个全新的机构,通过建立产、供、销三大中台,在全国落地0个数字农业基地。预计到年,阿里平台涉农产品年网络销售额将突破0亿元。
“农业科技+数字技术”,预先展示了农业自我升级的路径,这一示范意义价值尤其大。
据了解,“亩产一千美金”计划启动以来,已覆盖全国25个省份近1亿人口,孵化超过0个农业品牌。
作为“亩产一千美金”计划升级后的核心,“基地模式”指向两个目标:一是智慧农业,农田变身“农工厂”,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与制造业同步智能化;二是订单农业,以销定产,让农民不再靠天吃饭。
年天猫双11,产自四川的平武蜂蜜,在售罄后预售到了年9月,1万名消费者情愿为一罐土蜂蜜等上一年。
国家最高领导人曾叮嘱地方官员:“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05
年,中国经济挑战陡增。年12月,GDP增长仅5.9%,创近十年新低。年,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2.35%,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约16个百分点,这表明有2.3亿人虽已进城但尚未落户城镇。这意味着进城务工人员返乡,二三产业返农或许会成为社会现象。
城镇化仍在持续推进,但返乡潮已经启幕。人口数据显示,中国人的流动正在快速下降,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各类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已达万人。
旧问题未了,新问题又生?
四十年前,中国农民撬动了土地改革,种出了希望。之后,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和外出打工,形成了农民就业的“第二空间”。
进入互联网时代,新一代农村青年扎堆电商平台开店,聚集形成的“淘宝村”,让凋敝的乡村又焕发了生机。“生在农村却不姓农”,“淘宝村”成为乡村工商业复兴的缩影。
农村电商带动的新兴产业,提供了返村或就近就业的“第三空间”。而且这个空间,天然就具有两面:一面提振农业自身,一面打造新产业、新业态,自然促成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2万亿元,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到7亿元,这些都是“互联网+”从传统农业挖掘出来的多种功能。
它们给整个农村创造的价值,近四十年来唯有改革开放、入世……等几个词可以相提并论。
年后,靠人多力量大,中美农业差距先是迅速缩小,然后因为科技和高度市场化,再度被飞速拉开。
传统工业化、城镇化解决不了体量巨大的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问题,而农村电商迄今的探索,有可能为世界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方案。
06
但更应该看到,这条路并不容易。
农村电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互联网基础、交通物流、人才培养、产业基础、市场运营等方方面面。
多年来,政府和企业持续加大投入,建设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截至年底,全国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6%,全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从年的50%增长到年的87%。但整个系统基础依然薄弱,年响应中央号召一窝蜂下乡搞电商的,能坚持到今天、还在持续投入的也就那么几家了。
就交易规模来说,目前阿里巴巴最大。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发布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年,天猫、淘宝共占据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75%的市场份额;此外,国家级贫困县的电商脱贫任务,阿里巴巴经济体分担了72.6%。
而相对于全社会网络销售,农产品上行占比依然极低,需要持续投入,形成规模,塑造良品,引发口碑。
比如,被称作“最大痛点”的物流到乡不到村,农民买条电热毯都不方便,更甭提对保鲜保质有更高要求的农产品上行。
问题正在得到解决。
在数字农业事业部对外亮相的同时,阿里巴巴还宣布,将进一步聚合13个业务生态力量,为中国农村搭建全新的农业基础设施。仅菜鸟乡村物流一项,未来三年将联合快递合作伙伴在全国乡村投入10亿元。
截至年底,菜鸟乡村物流已进驻全国29个省的个县,建立3万多个村级物流站点。菜鸟最近还发布“百灵鸟”计划:未来一年,开通0条以上农产品上行“高速公路”。
金融基础设施,则由蚂蚁金服担纲,给予农户普惠金融贷款支持。网商银行目前已累计服务超万“三农”用户,并且已和中国超过个县签约。蚂蚁金服的科技实力也不容小觑,其区块链溯源技术已用于农业领域,让每一袋大米都有专属的“身份证”。
要接入互联网经济,不是有网就行,关键是人才和理念。这同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扶贫领域有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马云说,兴农扶贫,不仅要授人以渔,还要造“鱼塘”。
在这个“鱼塘”中,网店店主不是唯一的主角。快递小哥、打包工、平面设计师、网络主播,甚至地方官员,共同组成了活跃的生态圈。
年阿里丰收节,淘宝主播薇娅示范了“一个主播一场直播抵过一个小电商”:她在2秒内卖掉1.3吨云南咖啡,3分钟售完万枚鲜花,4小时销售云南特产超0万元。
而在阿里“村播”项目助推下,更有一大批农民网红主播正在田间地头涌现。
“我的观点很清楚,最终让善于做市场的人做市场,善于做种植的做种植,善于搞运输的做运输,善于做网红的做网红、搞直播。只有完成这样的大分工、大协作,才能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各展所长,走向市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勇说。
刚卸任的马云,在创立阿里巴巴20年间,因一一实现“当年吹过的牛”而成为传奇。年,完全不懂互联网技术的杭州英语教师马云,在美国邂逅互联网后,不顾反对和嘲笑开始了创业。
同样在年,4月20日,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开启互联网时代。中国经济实现了“弯道超车”,社会、文化、制度全面进步。
二十多年后,拥抱互联网的青年与电商一同下乡,不仅解决了农村空心化问题,还将带来更多的资金、技术,先进的文化、思想和治理理念。
不同的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将是更为艰难且漫长的过程,需要扎实的付出,需要“足够的历史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