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前言:最近在网络上浏览文章,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说法:建文帝朱允炆之所以会在靖难战争中输给四叔燕王朱棣,是因为他一直没有动用祖父朱元璋给他留下的一支王牌部队,即云南的三十万沐家军。
又据说朱允炆之所以不动用这支王牌部队,是因为太祖皇帝有遗训,沐家军要世镇云南,不得离开。一旦朱允炆因为要平定内乱而造成边关失守,那就是大明的罪人。所以这位建文皇帝宁肯失败,也不违背太祖遗训。
我的天,这朱允炆简直是个“圣人”,沐家军简直就是“天兵”。但是笔者总觉得这些内容看上去十分的眼熟,随即想起来一段所谓的秦始皇遗诏:
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以上这段胡说八道的内容,一直都被很多人引用。其实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帝临终前就留下一句话:“与丧,会咸阳而葬”,这是说给公子扶苏听的。至于什么三十万沐家军要世镇云南,建文皇帝宁愿身死国灭也不愿意调动这支王牌部队,跟所谓的秦始皇遗诏都是一个套路。作为一个喜欢戳穿牛皮的明史爱好者,笔者今天就来聊一聊是否存在所谓的沐家军,以及云南明军在靖难战争中的实际参与程度。
朱允炆剧照哪来的三十万“沐家军”?笔者看来一下,几乎所有的网文都把沐家军的兵力定格为三十万。数据来源出自哪里呢?大概率是把洪武十四年(公元年)明军收复云南的兵力总数:三十万人,一股脑都套到了沐家军身上。我们先来看一段云南平定之后朱元璋的诏书,里面明确说明了大军人数。
朕荷上天眷佑,海岳效灵,祖宗积德。自即位以来,十有五载,寰宇全归于版籍。惟西南诸夷为云南梁王所惑,恃其险远,弗遵声教。特命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副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率甲士三十万。马步并进,征彼不庭。大军既临,渠魁尽获,云南已平,诏告天下,臣民共知。—《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二》
文中提到的西平侯沐英,是太祖朱元璋的养子,洪武十年(公元年)被册封为西平侯。洪武十五年(公元年)七月,云南已经大部平定,傅友德和蓝玉奉旨班师,但是沐英却被朱元璋留下来镇守云南。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太祖皇帝并没有让沐英世镇云南的念头,他告诉养子:“抚绥平定,当召尔还”。那么问题来了,明军主力走了以后,沐英手上的部队还有多少人?
当时云南境内除了叛服不定的蛮夷之外,最大的威胁是位于西南方向的麓川王国。洪武二十一年(公元年)三月,麓川国主思伦发调集了三十万大军对位于今云南玉溪境内的定边府发动猛攻。当时朱元璋已经在准备对麓川国用兵,但明军主力尚未集结完毕,危难时刻沐英率领骁骑三万人昼夜强行军十五日赶到定边府。这一战沐英不但创造性地发明了“三段式”火枪射击阵型,而且以一当十,大破麓川军队。此战奠定了沐英在云南的地位,但也侧面证明了这位西平侯能够调动的军队人数不过三万人,并不存在所谓的三十万沐家军。
沐英画像根据洪武二十四年(公元年)明代第二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当时的云南云南布政使司总人口不过三十五万四千余人。以区区三十多万的人口,能够供养三十万大军吗?永乐四年(公元年),明军准备从广西和云南方向两路并进,对大逆不道的安南胡朝进行讨伐。当时云南方面军的总指挥是沐英之子沐晟,总兵力为七万五千人。其中五千人来自蜀王府成都三护卫,剩余七万人则来自云南、贵州、四川都指挥使司。凭借着在这场战争中的功劳,沐晟才进封黔国公。永乐六年(公元年)已经成为大明交趾行省的原安南国境内发生叛乱,黔国公沐晟奉旨出征。这一次的总兵力为四万人,兵源依然来自成都三护卫和云南、贵州、四川都指挥使司。换句话说,如果沐家真的有三十万大军,平定一个小小的安南,又何至于要四处调兵呢?合着永乐皇帝一面对沐晟有戒备之心,一面还想方设法给他加强实力?
沐家与建文皇帝之间的利益交换洪武二十五年(公元年)四月,皇太子朱标不幸去世,享年38岁。沐英从小就被朱元璋当亲儿子一样养育长大,和朱标之间名为异姓兄弟,实与亲兄弟无异。因此在收到太子死讯之后沐英伤心不已,竟然在两个月后也不幸去世,享年48岁。长子和养子的双双去世,给了风烛残年的朱元璋莫大的打击。他不但破格追封沐英为黔宁王,谥昭靖,还在当年十月让沐英长子沐春袭封西平侯并继续出镇云南。
沐春作为二世祖,并没有堕了其父的威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年)、洪武二十九年(公元年)越州土酋阿资和顺宁府土酋阿罗分别起兵叛乱,都是由沐春率军将其平定。此后麓川平缅宣慰使司属官刀干孟发动叛乱,驱逐了宣慰使思伦发(当年被沐英打服之后,思伦发即归降了明朝)。在招抚不得之后,沐春再次亲率大军出征,不料却在军中去世。
九月,云南总兵官、西平侯沐春卒于军,左副将何福代领其众。—《明史卷五·本纪第五》
朱允炆剧照沐春死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年)九月,当时太祖朱元璋已经驾崩,即位的是皇太孙朱允炆。由于沐春无子,朱允炆便让其弟沐晟袭封西平侯,仍然出镇云南。我们注意一点,沐家虽然从沐英开始,沐春、沐晟父子两代三人接力坐镇云南,但当地并非沐家的一言堂。洪武二十八年(公元年)九月,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朱楩正式前往云南就藩。
明初奉行的是“亲王戍边”的国策,岷王手下同样也有实力强大的云南三护卫。但是朱允炆登基之后形势发生了变化,由于建文皇帝的基本盘是代表江南大地主利益的文官集团,他必然会对洪武旧制进行改革。当时朝廷的主要目标是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但是沐晟从家族的利益出发,和皇帝之间进行了一次心有灵犀的利益交换。
建文元年(公元年)六月,沐晟向朝廷上奏,称岷王朱楩有罪。朱允炆顺杆而上,趁机将其废为庶人,徙居漳州。一个月后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造反,作为投桃报李,沐晟调动了大量云南方面的官军支持朝廷平乱。
云南官军与靖难战争在获悉燕王起兵之后,朝廷方面仅仅花了十几天的时间便组织起了一支三十万人的大军。在古代要筹备如此规模的大军出征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反过来证明朝廷方面早已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就等着朱棣扯起大旗造反了。
真定之战
这支大军的总指挥是开国元勋、长兴侯耿炳文,缓缓北上之后于八月初抵达真定(今河北正定)。八月底的时候朱棣率军奔袭真定,耿炳文战死,大批高级武将被俘。在此我们需要指出大军的副总指挥:右副将军甯忠和沐家之间的联系。
甯忠,是已故右军都督府左都督甯正的儿子。甯正在洪武十九年(公元年)的时候出任云南都指挥使。和西平侯沐英一起出生入死,先后讨平百夷叛将刀思郎以及东川、越州等地蛮夷。在沐英去世,沐春尚未赴任的空窗期,负责代为镇守云南的正是甯正。甯正和沐英是一起扛过枪的兄弟,他的儿子甯忠和沐英的儿子沐春、沐晟关系会差吗?
正定古城白沟河之战
长兴侯战死之后,建文朝廷派曹国公李景隆紧急北上接替军权。在第一次围攻北平失败后,李景隆于建文二年(公元年)四月再次北上,与燕王大军在白沟河一带展开决战。
朱棣虽然在白沟河之战中凭借着一股天降妖风,反败为胜击溃了官军,但其中的过程极为曲折。根据史书的记载,朱棣本人甚至都差一点被朝廷方面的大将瞿能斩杀。而瞿能,又是一位带有强烈云南烙印的将领。
瞿能是凤阳卫指挥使、赐大都督府佥事致仕瞿通的儿子,瞿通则是最早一批投在朱元璋麾下的元老。瞿能原来一直在四川都司任职,还曾经跟随凉国公蓝玉平定了月鲁帖木儿之乱。洪武二十六年(公元年)瞿能以中军都督佥事的身份署掌云南都司事。在此后的几年中,瞿能和沐春一起东征西讨,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因此在耿炳文战死,甯忠被俘的情况下,沐晟毅然派出大哥左膀右臂之一的瞿能千里赴援。
白沟河之战,成祖几为瞿能所及,高煦帅精骑数千,直前决战,斩能父子于阵。—《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可惜瞿能运气不佳,最终被朱棣之子朱高煦所杀,壮烈殉国。此外根据笔者的查证,当时战死于白沟河的云南方面高级武官还有洱海卫指挥佥事滕聚。
朱高煦剧照沧州之战
李景隆本次战败后被朝廷解职,改由平燕将军、历城侯盛庸为主帅。当时朱棣新败于济南,官军士气正盛。盛庸驻军德州,大将平安驻军定州,徐凯驻军沧州。为了破掉这个口袋阵,朱棣在建文二年十月以出兵辽东为幌子,对沧州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
丙辰,移师还通州,循河而南。众咸疑曰:“今征辽东而南行,何也?”上绐之曰:“夜来有白气二道,自东北指西南。《占书》云执本者胜。今行师利南,不利于东。天象显示,不可违也。”—《明太宗实录卷七》
当时徐凯正在组织兵力抢修城墙,当燕军骑兵以一日一夜急行军三百里的方式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朝廷军队毫无悬念的败下阵来。当时除了徐凯之外,被俘的高级武官之中仍然有云南系将领:贵州都指挥使程暹、署云南都司事胡原。
燕军攻破沧州之后缴获了大量辎重器械,为了让这批物资能够顺利运回北平,朱棣亲自领兵南下牵制东昌方面的盛庸所部主力。这一战以燕军的失败而告终,还损失了大将张玉,但在前期的交锋中朱棣击败了盛庸的先锋孙霖。孙霖的官职是陆凉卫指挥使,陆凉卫的治所在今云南省陆良县,属云南都司管辖。
朱棣剧照灵璧之战
盛庸在东昌大胜之后志得意满,随即就在建文三年(公元年)三月的滹沱河之战中遭遇惨败。为了增强朝廷大军的实力,朱允炆将左军都督何福从云南紧急调往德州。
何福,可以说是沐家的嫡系,当年收复云南之时便跟在沐英身边。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何福凭借着战功一路升到正一品的左军都督府都督。上文也说过,当沐春在军中突然去世之时,奉旨代行指挥权的就是何福,最终刀干孟也是死在何福手上。换句话说,当何福出现在靖难战场上之时,沐家已经把手里的所有王牌都奉献给了建文皇帝。
建文三年年底,朱棣孤注一掷,千里奔袭南京。朝廷军队围追堵截,双方终于在灵璧一线展开决战。灵璧即今宿州市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东临泗县,南接五河县,北部与徐州睢宁县接壤,是燕军南下的必经之地。
决战初期,何福率军接连获胜,连斩燕军大将陈文、李斌等人,一度让朱棣都打算放弃本次南下计划。但随着燕军切断官军粮道,何福最终战败。
丁丑,何福等营灵璧,燕遮其饷道,平安分兵六万人护之。己卯,王帅精锐横击。断其军为二。何福空壁来援,王军少却,高煦伏兵起,福败走。—《明史卷五·本纪第五》
朱允炆剧照结语:通过本文的梳理,我们搞清楚了两个问题。第一,所谓的沐家军既没有三十万之众,实际上也根本不存在。洪武、建文年代还是明朝初期,云南还有亲王坐镇,沐家怎么可能发展出如此规模的一支私军?第二,所谓朱允炆至死没有动用这支王牌部队,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云南军队在靖难战争中的参与程度之深,出乎我们的想象。当年沐英去世后的空窗期内,执掌云南军权的三驾马车是甯正、冯诚和何福。三人之中,何福和甯正之子甯忠直接参与与朱棣的对抗。至于冯诚,是开国元勋追封郢国公冯国用的儿子、宋国公冯胜的侄子。冯胜出事之后,冯诚在《实录》中的记载也戛然而止,不知是否受到了牵连。但是无论如何,从何福、甯忠、瞿能,再到滕聚、程暹、胡原和孙霖,大家总不会以为他们都是以光杆司令的身份去参与靖难战争的吧?所以朱允炆没有动用云南沐家这支王牌部队的胡扯,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