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生于1979流动中国,梦圆城市

北京皮炎治疗好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004374.html

朱雪芹(左一)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

半月谈记者周蕊李晓玲

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父辈口中听说过的大城市,竟然成为自己长大后生活的地方。户籍藩篱打破、融城举措纷纷出台……生于年左右的一代,怀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梦想,依靠自我的拼搏奋斗与聪明智慧,赶上中国城镇化的高速列车,成为城市产业主力军和新市民。千万个家庭的城市梦,正构筑起流动中国的大梦想。

城市很好很大,我要留下来

徐州市睢宁县凌城镇凌城村,地处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省交界,距离上海四五百公里。40多年前,这里的人们对上海的印象停留在“是一个很大的城市”。

上世纪80年代,当村里第一次有人家买了彩色电视后,《上海滩》《渴望》《上海一家人》迅速风靡,正在上小学的朱雪芹迷上了上海,但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去上海打工,一步一步从打工妹变成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成为这座大城市的一员。

年,朱雪芹跟着姐姐第一次来到上海,从打工的服装公司坐公交到外滩一看:原来外滩并不是沙滩和大海。“外滩的外国建筑群实在是太震撼了,那时候望向浦东不是农田就是工厂的烟囱,谁能想到浦东现在能‘长’出全球闻名的天际线和摩天大楼。”

要是能留在上海多好呀,朱雪芹心中对留在大城市有了朦胧的想法。13年后的年,朱雪芹从一名缝纫工小妹,成为技术能手、全国人大代表,还以全国优秀农民工的身份落户上海,见证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城市梦逐步成真。

同样怀揣“城市很好很大,我要留下来”梦想的,还有农村大学生群体。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洲瑞镇华光村的张北江,小时候从爱闯荡的父辈口中第一次听到了深圳这个神奇的所在。那时,他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想去深圳看一看。

读初二那年暑假,张北江第一次来到深圳。“对我冲击很大,宽阔的马路,直入云端的高楼大厦,与当时我家所在的小山村有着天壤之别。”他说,起初,自己是想“跳出农门”,后来更多是被“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精神所召唤。

年,24岁的张北江从大学毕业,毫不犹豫地选择到深圳,成为“新深圳人”。如今,张北江已经在深圳生活工作了16年。

打拼城市梦,与城市一同成长

留在大城市的人得有奋斗精神,要有一身“硬本领”。

朱雪芹刚到上海时,仅仅能打份工贴补家用,久住城市后,她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坚持学习,提升自我。“起初,我忙一天只能装50条裤子,但我的师傅可以装条。”为了比学赶超,朱雪芹去市场买了散装饼干和方便面、边角料,早上比别人早开工,中午晚上则在岗位上一边吃一边做,睡前在小本子上把当天的工作记录下来。

年,作为技术能手和先进员工的朱雪芹前往日本进修。此后,朱雪芹将在日本生产流水线的先进经验带到了车间,通过流程再造,她所在的车间不仅质量领先,产量还提高了30%。

同样是年左右出生的胡辉,来自湖北省孝感市的一个农村家庭,读完中专后,他便来到广东打工。从工厂的生产操作员做起,他一步步打拼,做质量、做供应、做采购、做研发,如今已是中山大洋电机有限公司的一名产品设计师。

“融入城市首先要在企业中成长成才,并为自己创造发展的机会。”胡辉说,他和大多数新城市人一样,努力提高个人能力,寻找事业发展空间。由于学历不高,他报读了山东大学机械电子自动化专业的自学考试,并取得了专科学历。现在,他正在攻读本科。

对许多新城市人来说,手艺是“金饭碗”。张北江刚满40岁,在深圳已有了自己的事业,担任华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负责人。

作为IT人才,张北江这些年来立足发明和创新,成为深圳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后备人才、深圳市科技专家库专家,累计以第一发明人身份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提交了60多件发明专利申请。现在,张北江还在申请香港优才计划,便于以后在大湾区各城市间开展工作。

城市助梦、圆梦,梦想触手可及

年底,23岁的彭颖红举家四口从安徽省颍上县西三十铺镇来到合肥市打工。夫妻俩从骑三轮车干搬运、跑摩的拉客到买货车跑运输,从普通家政工升级到高级家政工;从住小出租屋、大出租屋到买房定居;从交借读费入学、免费入学到教育全程零障碍;从羞于去公共浴室洗澡、习惯随地吐痰到每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8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