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读给孩子的睡前故事,词句描述可能偶有戏谑,但历史内容绝无编造。全文约字,阅读大概8分钟;给孩子当故事讲,约需20分钟。
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的是一个大力士,具体叫什么名字不知道,但是指使他刺杀秦始皇的,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后来帮助刘邦建立汉朝的重要谋士——张良张子房。
张良原先是韩国的贵族。他的祖父张开地、父亲张平,都曾担任过韩国的宰相,世代受着韩国的国恩。
韩被秦灭国之后,年少的张良一直想找机会替韩国报仇。他散尽家财,四处寻找厉害的刺客。
有一天,张良听说辽东小国有一个叫沧海君的人,手下有很多厉害的门客,于是便携带重金前往求助。
沧海君也很看不惯秦始皇。他很快就给张良找来了一个身材魁梧的大力士。张良一见大力士便十分喜欢,好吃好喝地款待着;又找人锻造了一把重一百二十斤的大铁椎,给大力士当武器。
听说秦始皇又一次出门旅游之后,张良和大力士早早地埋伏在了博浪沙,等待行刺。
一过好几天,秦始皇的大队人马终于在眼前出现了。由于侍卫太多,张良他们不能靠近动手,只好由大力士瞄准秦始皇的马车,用力将大铁椎丢了过去。
可是由于用力过猛,大铁椎砸偏了。
张良一见,捶胸顿足、惋惜不已。再一看,侍卫们已经朝自己这边搜寻,赶紧和大力士分头逃走了。
张良这一逃,就逃到了下邳(今江苏睢宁县),在租住的小屋里待了好些日子才敢到街上闲逛。
有一天,张良坐在桥头看风景。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头儿从他身边经过,不小心将一只鞋掉到了桥下。
老头儿指着张良说:“小子,去帮我把鞋捡上来。”
张良一听不由得想发火:“这老头儿真没礼貌!”可仔细一看,老头儿手杵拐杖、颤颤巍巍,看着可能有七八十岁了,就又平息了怒气,心想:“他一定是腿脚不便,这才找我帮忙的,就给他捡一下吧。”
等到张良把鞋子捡上来时,老头儿已经坐在了桥上。只见他伸出脚,对张良说:“你再帮我把鞋穿上。”
张良都快被气笑了,想想还是好人做到底吧,不至于和一个老头儿太计较。他走到老头儿身边,俯下身子给他穿鞋。
鞋子穿好后,老头儿屡屡胡子笑了笑,起身便走。张良觉得老头儿笑得有些奇怪,便远远地跟着他,想看看有什么蹊跷。
大概跟了有一里多路,老头儿似乎感觉到了,转过身来看着张良,连连点头;又招手让张良过去。
老头儿对张良说:“五天后,天快亮时,你到这里来和我相见。”说完就走了。
张良也不再跟着他了,回到住所一呆就是五天。第五天天快亮时,张良赶到了约定的地点,可是那老头儿居然已经早一步到了。
老头儿很生气,怪张良迟到了,说完愤愤而去,远远丢下一句话:“五天后再来!”
张良又熬过五天,这次,他凌晨就赶到了约定地点。可是,那老头儿居然又早到了。再次被骂之后,张良只能等待下一个“五天后”了。
张良这次连觉都睡不好了——第四天天刚黑,他便前往了约定地点。所幸,这次没看见老头儿的身影。
也不知道过了几个小时,那老头儿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出现了。他见张良已经在等候,便笑着说:“晚生后辈想要学本领,就该有这样的态度才行。”说完从袖子里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让他好好攻读,以后必有大用。
张良再想问点什么,只见老头儿摆摆手,转身缓缓走了。(老头儿即是黄石公,又称圯(yí)上老人、黄石老人。)
带着疑问的张良回到住处,点上灯,赶紧拿出那本书;只见书上写着四个大字——太公兵法。
张良喜出望外,他知道“太公”所指的一定是姜太公姜子牙;而这本书,必定就是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夺取天下,创立周朝时的经验总结了。
张良自此日夜攻读《太公兵法》,将每一个字都牢记心里、融会贯通,为以后建功立业,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自从在博浪沙遇刺之后,秦始皇对出远门总有些忌惮。此后的三年里,他都蜗居在咸阳,哪也没去。
然而蜗居的日子久了,难免有些烦闷,皇帝便穿上平民的衣服,没事的时候到咸阳城里逛逛,身边只带着四名穿便衣的侍卫保护。
一天,闲逛着的秦始皇,忽然听见路边有几个人在唱歌:“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
皇帝一时之间没能明白什么意思,就走上前去问那几个人:“你们唱的这首歌谣,是什么意思啊?”
其中一个人说:“在太原有个叫茅盈的人,是个道士,人们都喊他茅真人。他的曾祖父叫茅蒙茅初成,据说在华山修道成仙,大白天的,坐着龙飞走了。这首歌谣就是茅蒙传下来的。”
秦始皇听了激动不已,一把抓住那人问道:“人真的能修炼成仙吗?”
那人不知道他是皇帝,推开他的手之后说:“人有道心,便可长生;既然能够长生,也就能够成仙了。”
秦始皇一听这话,心里高兴极了,转身回了皇宫,下令将“腊月”改称“嘉平月”,以便和茅蒙歌谣的最后一句相呼应,同时表达自己将要学习道术的决心。
他还在咸阳东边划了一块地,长二百里、宽二十里,然后从渭河引水,将其改造成了一块湿地,并取了名字叫“兰池”。
兰池里建有亭台楼阁、怪石假山,还用大石头雕刻成了一条鲸鱼摆在水中。秦始皇每次来游玩时,都会幻想自己身处东海蓬莱仙境,好像神仙一样。
有天晚上,皇帝带着四个侍卫夜游兰池,忽然从假山后面冲出一群土匪,围着他们打劫。四个侍卫都是正规军出身,这群乌合之众根本不是对手,在被打死几人之后,纷纷逃走了。
秦始皇这次又被吓得不轻,责令严查盗匪,一直查了二十多天,抓了好些人处死,才作罢。
经过这次风波,秦始皇再也不随便出宫了。
一晃过了一年。秦始皇对修仙得道的事情始终不能释怀。他琢磨着还是得出海拜访仙人,于是组织人马,又奔东边去了。
这次秦始皇没有走山东,而是朝着偏北方向,到了河北(现秦皇岛市附近)的渤海边。
有一个叫卢生的人找到秦始皇,说他也十分喜欢修道成仙的事情,愿意替皇帝出海寻找仙人。秦始皇一听自然很高兴,赶紧给卢生派遣人员、配发资金,打发他出海去了。
卢生一去很多天,皇帝一等数十日。终于,卢生带着好消息回来了。他掏出一本书交给秦始皇,说这次出海果真遇到了神仙,大加赞赏那里如何神秘、唯美,只不过仙人没有赐予仙丹,只让他抄回了这本仙书,交给皇帝。
秦始皇翻书一看,只有区区数百字,具体什么意思也不太明白,只有“亡秦必胡”四个字,让他心头一惊。
秦始皇暗想,自古以来,北方胡人一直是中原地区的威胁,如今仙书居然提到他们会灭亡我大秦;这种事情决不能让它发生,索性趁现在国力强盛,先下手再说。
皇帝随即收起仙书,令卢生随他一起移车北上,同时又命大将蒙恬调兵三十万,北伐匈奴。
蒙恬,秦朝著名将领,琅琊蒙山(今山东蒙阴县)人,出身名将世家,屡获战功,深受秦始皇信赖。
在接到皇帝的命令之后,蒙恬率大军突袭匈奴,所向披靡、势不可挡,将河套地区(黄河“几”字的内部,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周边)收入秦国版图;而后又跨过黄河,将匈奴赶到阴山之外。
蒙恬驻扎黄河边,调集军民把以前秦国、赵国和燕国修筑的长城统统连接了起来,铸就了一道万里长城。
秦始皇北上之后,又一路向西回都,途经上郡(今陕西绥德县附近)时,召见了正在督建长城的蒙恬,好好表扬了他一番;并给蒙恬派发了修建直道的新任务,还将塞外的统治,也都交给了他。
北方安定之后,秦始皇觉得还得向南拓展国土。虽然此前由大将屠睢(suī)率军攻占了东瓯和闽越(今浙江、福建一带),但皇帝仍旧不够满足,在屠睢病死之后,指派大将任嚣(áo)和赵佗继续攻打岭南(今广东、广西、云南一带)。占据岭南后,赵佗又一鼓作气,攻下了瓯骆(今越南北部一带)。
至此,秦朝在原先周朝国土之上,又大大拓展了版图。
为了统一老百姓的思想,方便国家治理,丞相李斯上书秦始皇,建议把诸子百家的书都给烧了,只准保留规定的几本。
秦始皇觉得李斯讲得很有道理,于是下令全国烧书,限时一个月完成,否则就要受到重罚。
(如今流传下来的诸子百家经典,大都是秦朝灭亡后,有学问的博士、书生凭借自己的记忆,背诵出来的。)
国家扩大了,思想一统了,秦始皇又开始无聊了。一天,他突然觉得自己所住的宫殿规模似乎变小了——毕竟咸阳的百姓越来越多,房子也越盖越多,视觉上确实压缩了秦宫的壮美。
为了彰显天子威仪,秦始皇开始下令修建一座宽广宏伟的皇宫——阿(ē)房(páng)宫。
阿房宫说是一座皇宫,其实是一大片建筑群,数百座大小不一的宫殿连绵近三百里。有几十万工人参与修建。由于规模实在是太大了,到数年之后秦始皇死了,也没能全部建成。
除了修建宫殿,秦始皇也仍旧惦记着得道升仙、长生不老的事。他时常把从河北带回来的卢生喊来,询问他长生不老的事情研究得怎么样了。
这卢生原先是个落魄书生,秦始皇东游渤海,他见皇帝痴迷修仙,就编了一些谎话,混到皇帝身边过上了富裕的日子。如今秦始皇天天询问修仙得道的事情,卢骗子觉得快混不下去了,决定还是早点逃走好。
卢生逃走时,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在咸阳到处散布秦始皇如何刚愎自用、独断专权的消息,满城书生、方士因此议论纷纷。秦始皇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觉得这些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下令把咸阳城里的书生、方士都抓起来处死。
皇长子扶苏得知此事之后,进宫向父亲求情,结果被秦始皇骂了出来,还罚他去北方监督修长城。
最终,四百多名书生、方士被赶进一个深谷,埋了。
长生不老这件事,身边的人靠不住,秦始皇觉得还得亲自去海边试试。于是,他开启了第五次旅程。
在所有的儿子中,秦始皇最喜欢胡亥。此次出巡,已经成年的胡亥也想一同随行,见见世面。秦始皇答应了儿子的要求。随行人员中,还有丞相李斯,中车府令(执掌皇帝车马的官)赵高。
赵高原本是个太监,在宫中上班多年。他为人机警,善于观察主人的脸色,并且记忆力超群,秦朝的各种法律条款,他都能丝毫不差地背出来。
有时候秦始皇批阅奏章,遇到需要根据律法判断的事情,赵高都能够及时提供对应条款,供皇帝参考。秦始皇因此十分喜欢赵高,觉得他办事用心、干练有才,就把他提拔为中车府令,掌管自己的车马出行;同时还让赵高辅助儿子胡亥处理日常公务。
胡亥年轻,又受到宠爱,对于工作上的事情不怎么用心,很多事情就直接交给赵高处理。而赵高也乐于替胡亥“分忧”,因此,又很受胡亥喜欢。
这次出巡,秦始皇没有直接向东,而朝着东南方向,先到湖南九嶷(yí)山祭祀舜,后经安徽丹阳(今当涂县)至浙江钱塘(今杭州),到会(kuài)稽山祭祀大禹,并刻了石碑留念。之后向北行进,经江苏,再到山东琅琊。
到了琅琊之后,秦始皇赶紧召见了一直在寻找神仙的徐福。
徐福行礼之后说:“我这几年出了好几趟海,不是被大浪阻挡,就是被大鱼阻碍,一直没能成功见到神仙,所以也就没有求到长生不老的仙药。”
秦始皇一听非常失望。
徐福见皇帝脸色不对,赶紧又说:“这次陛下又亲自前来求仙,不如派弓箭手到海上巡查,把这些该死的大鱼都射死,那么我再出海时,就能够少一些阻碍了。”
秦始皇觉得徐福说的也有道理,于是点拨兵将,到海上射鱼。过了好些天,属下回报,说射死了大鱼无数。秦始皇便让徐福赶紧出海寻找神仙。
此次出海,徐福向皇帝申请扩大阵容,召集了童男童女各三千人,装载粮食、物品无数。出行前,他向秦始皇表示,一定能够找到神仙,带回长生不老的仙药。
徐福带着船队在东海上飘啊飘、摇啊摇,终于发现了一块陆地。他赶紧让船队靠岸,上岛巡查。
巡了半天,发现岛上根本没人。徐福把众人召集到身边,对大家说:“这天底下,哪来什么神仙啊?皇帝如今非要逼我们找,怎么可能找得到呢?看皇帝那个态度,这次如果我们再带不回仙药,肯定是不能活命了。”
众人听了纷纷叹气。
徐福又说:“我看这个岛上水草丰茂、地域宽广,咱们不如就在此地安家算了,也能活一条命。”众人点头赞同。
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垦荒种地、打猎捕鱼,生活渐渐有了起色。后来,那三千对童男童女长大,各自结为夫妻,传承后代。大家都敬徐福为领袖、奉他为族长。
徐福登录的那块陆地究竟在哪儿,史书里没有详细记载。有人说是朝鲜半岛,有人说是日本列岛,更有人说是美国的旧金山……
不管是哪儿,徐福等人,都算是我中华移民海外的先驱者了。
给孩子拓展的知识点
蒙恬造笔
文化人的工具——毛笔,居然是一员武将发明的,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大将蒙恬带兵在外作战,定期要写战报呈送秦始皇。当时,人们用竹签写字,蘸了墨没写几下又要蘸,很不方便。一天,蒙恬打猎时看见一只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迹,心中不由来了灵感。
他立刻剪下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蒙恬又试了几次,效果还是不行,于是随手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石坑里。
过了几天,蒙恬无意中看见了那支被自己扔掉的毛笔,随手捡了起来,发现湿漉漉的兔毛似乎发生一些变化。他转身回屋,将兔毛笔往墨盘里一蘸,竟然变得非常好用了。
原来,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兔毛经过浸泡,去掉了油脂,因此容易吸墨书写了。
现在考古证明,毛笔在蒙恬造笔之前已经有了,或许蒙恬只是改良了毛笔的制作工艺,因此被人们奉为“笔祖”。不过即便如此,也功不可没。
觉得内容有用的朋友可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