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章回1966年冬天的故事附外孙

年冬天的某一天,此时正是中午时分,明亮的阳光在树上涂了一圈又一圈金色的光环。在睢宁县城通往高作公社的大路上,有六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身穿花棉袄,斜挎黄书包,背着铺盖卷儿,领头的小女孩打着一面鲜艳的红旗,一路高唱革命歌曲,一路欢声笑语……

冷嗖嗖的北风呼呼地刮着,行走不一会儿,从嘴里鼻孔里喷出来的团团热气便凝成了一层层霜花儿,把女孩的小脸冻得红彤彤的。

她们是谁?要去哪里?请让时间倒回五十多年前,年的冬天,讲述我们几个小女孩所经历的故事。

年那个并不久远却已模糊的年代,运动风起云涌,我们小学毕业就停课了。WG它在成年人和孩子们的心目中是完全不同的。对于我们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欢愉的时光。

不上学我们就像脱了缰绳的小野马,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看红卫兵们破四旧。在家一听到喇叭声口号声,就跑到街上去看敲鼓,看演讲,看游街,看批斗……

我们几个人都是六五年随父母工作调动转学来到了睢宁,住在县委大院。在睢宁实验小学上学,同在一个年级。因为年纪小不能加入红卫兵。

所以特别羡慕那些红卫兵哥哥姐姐们全国各地大串联,毛主席还接见了他们。后来听说我们的一些同学也成立了红小兵战斗队,觉得我们几人也可以成立呀!越想越兴奋,经过讨论,大家都喜欢小说红岩,决定我们的战斗队的名称——红色挺进”

战斗队成立了,成员有六个人:杨秋、杨萍双胞胎姐妹,椭圆形的脸蛋,眉目清秀,唇红齿白,是漂亮的小姐姐,虽然只比我们大一岁,平时像大姐姐一样关照我们;朱爱华:温和大方,善解人意,略微卷曲的刘海下,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谭爱民:聪明自信,一张能言善辩的嘴巴总带着微笑,而且歌唱特别好听;张爱玲:一个像林黛玉一样的小女孩,白净的瓜子脸,细长的眼睛微微向上吊着,羞涩敏感。最后就是我了,一个爱笑好哭的小姑娘,热情活泼开朗。

每天我们兴高采烈地排练节目,有时专门跑到街上看那些红卫兵演的节目,回来后自己在改编一下。

我们排练了好多节目:有表演唱,舞蹈,独唱,还有三句半等等,都是宣传毛泽东思想的节目。节目排练了不少,可是没地方演出。我们也想出去串联,把这些节目表演给工农兵群众看。远的地方肯定去不了,那去哪里呢?一天我们在谭爱民家正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谭爱民爸爸在一旁笑着说:“你们几个小丫头到我蹲点的高作公社某某村的小学演出好不好?”

我们一听高兴的的说:“太好啦!我们要去那里演出!”

谭叔要找人送我们过去,被我们坚决拒绝了,我们要自己步行去。虽然我们人小,又是第一次出远门,大人们都不放心,可是我们有一往直前的勇气。好在睢宁县城离高作公社是一条大路,只有十几公里,谭叔告知我们顺着大路一直走到高作镇,那边会有人来接我们。

于是就有了开头的六个小姑娘打着红旗,歌唱革命歌曲,不畏严寒,兴奋的走在大路上的情景。

我们走在大路上,边走边望着路两旁广袤的田野,远处芦苇荡里的芦苇花在呼啸的北风中左右摇摆,刚出芽的嫩绿的麦苗,在寒风中频频颤动。昔日生机勃勃的田野已在寒风中卸了妆,变的无精打采,没有了往日的精神头。

而我们几人也越走越累,脚也越来越疼,身上直冒汗,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我们有红岩精神激励士气,开心的不得了。

天傍黑的时候,终于在大路旁看见了谭叔和另一位叔叔。谭叔笑着上前问:“小鬼们累了吧?不简单呀,走了二十多里路!”

谭叔带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学校门前,这时天已经黑了下来。从学校里出来一位女老师,笑嘻嘻地问谭叔:“这就是您说的城里的红小兵吧?快进来吧!”说着把我们带进了学校办公室。

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们打量着这位女老师。二十多岁的样子,中等身材,齐耳短发,黑红的脸庞,大大的眼睛,快人快语非常热情,谭叔告诉我们老师姓夏。

夏老师风风火火地跑去厨房,不一会儿端出了一大盆菜。好香啊!我们一齐奔向大盆:满满的一盆萝卜粉丝烧猪肉!走了一下午的路,早就饥饿难耐,不客气地围着桌子,就着杂粮馒头吃了起来。风卷残云,吃的好爽呀!

吃完饭,夏老师把我们带到了一间教室,歉意道:“学校很简陋,你们只能在教室里打地铺了。”夏老师找人抱来好多麦秸草,在地上铺上厚厚一层,然后打开我们的铺盖,把被子铺在草上,我们几个高兴地在上面打滚儿。

安顿好我们,谭叔嘱咐我们好好休息就离开了。(他住在离我们不远的生产队队部)这天晚上,我们六人挤在地铺上,听着屋外北风呼呼的刮着,细风从墙缝使劲往里钻,整个教室充满了寒意。我们一点也不感觉冷,兴奋地根本睡不着觉,一直在聊天,聊着聊着不知啥时都睡着了……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来到教室门口,打量着这所小学。学校很简陋,只有两排平房教室,矮矮的土院墙,院子里有几颗掉光叶子的槐树,西屋好像是厨房,有一个小操场。教室里面泥土地面,四壁用泥抹的,裂痕多且深。南面墙壁正中是老式的木头房门,两边儿各一扇木棂窗户,封着半透明油纸布,一米见方的木黑板用大铁钉挂在西墙上。

当时是文革初期,农村的小学并未受到多大冲击,所以没有停课。不一会儿陆续有小学生来了。我们赶紧收拾好教室,夏老师就过来了。

夏老师简单的问了一下我们夜里休息的情况后说:“今天把你们分到六个班级去当小老师好吗?”听到这话我们不禁面面相看,纷纷摇头。夏老师鼓励大家一定能行!

夏老师把我带到了二年级一班,我强自镇定,走上了讲台。教室里几十双眼睛直瞪着我,我的脸刷地红了,心里扑通扑通直跳,小声说:“你们好!我是你们的顾老师”。小孩子哄的一声大笑起来,“还有这么小的老师!”夏老师一拍桌子大声道:“这是城里来的红小兵,好好听顾老师宣传毛泽东思想!”

同学们安静下来,我从口袋里掏出小红书毛主席语录,紧张的干巴巴地念了好几段语录后看着夏老师,不知下面该说些什么。夏老师说:“你给同学们讲革命故事吧!”“讲故事,讲故事!”同学们高兴大声喊道,顿时,教室里的气氛活跃起来了。

望着同学们渴望的眼神,我灵机一动,就讲红岩里江姐的英雄事迹故事。

解放前夕,由于叛徒出卖,江姐不幸被捕,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最后江姐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

我悲愤地讲着,同学们个个义愤填膺,小眼睛睁的大大的,恨不得能亲手杀了那些残害江姐的坏蛋!

很快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围着我央求再讲一个故事,夏老师笑着说下回再讲吧。那一刻,我决定长大后也要当一名人民老师。

午饭后的阳光暖暖的洒落在校园里,把小操场变得金灿灿的。小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着我们的表演。

我们演出的第一个节目:表演唱:《五好红花寄回家》“春风催开遍地花呦喂….小伙儿参军就要离开家呀……”

伴着歌声,化妆成要参军入伍的小伙子(谭爱民)精神抖擞,腰上系着一根皮带,头上包着白毛巾;老头子(我)鼻子上戴着假胡子,手里拿着旱烟袋,老太婆(杨萍)头上顶着毛巾,颤巍巍地挪着小脚,还有三姐妹(朱爱华、杨秋、张爱铃)我们在台上表演,台下的小观众们都高兴的手舞足蹈。

这个表演讲述的是农村小伙子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全家人送行,爹娘、姐妹人人送他一句知心话,愿他早日把五好红花寄回家的故事。我们惟妙惟肖的欢快表演,赢得了小观众的热烈掌声。

接下来《老两口学毛选》谭爱民独唱《红梅赞》快板书等等,没有快板我们就用空青霉素小瓶子代替,每手拿两个,打出来的声音脆灵灵很好听。

[图片]

最逗的是三句半,表演这个节目的时候要用到锣、鼓、釵子。我们平时排练的时候哪有这些,都用嘴巴(咚咚锵,咚咚锵)代替的。演出的时候夏老师给我们找来了锣鼓釵子,但是在表演的时候配合不好,慌慌张张乱敲乱打,不是我敲错了鼓,就是她打错了锣,前言不搭后语老出错,老师和小观众们笑的前仰后合……

演出结束后,夏老师带我们去生产队队长家里吃饭。渐渐地天已经暗了下来,朦胧中小村庄显得格外宁静祥和,一家家房顶上升起袅袅炊烟,远处不时地传来几声狗吠鸡鸣…

离老远就听到了生产队长家里传来爽朗的笑声,一位胖乎乎的女人从院子出来,迎上前笑着问:“你们是从城里来的红小兵吧?欢迎欢迎!”说着把我们拥进了院子。

队长说今晚你们大嫂摊煎饼给你们吃。

队长大嫂已经把一个圆圆的黑乎乎的东西(后来知道是鏊子)架在了锅灶上,锅灶下面烧的是柴火,旁边有一个大盆,里面是面糊糊。大嫂一边拉着风箱,一边舀一勺面糊糊倒在鏊子上,再用长长扁扁的坯子推着糊子刷刷转几圈,那面糊汁立即被拉成了一张薄纸冒着热气,在翻腾两下,一张香喷喷的煎饼就摊好了。

我们都是第一次看摊煎饼,叽叽喳喳好奇的看着,感觉面糊像变魔术一样一下变成一张大薄饼,很神奇。摊好一煎饼张马上被我们拿来分着吃了。刚烙好的煎饼又香又脆还有点甜。大嫂边摊煎饼边和我们聊天:“细粮不够吃,里面掺红薯干了,做给你们吃就掺点少一点好吃,明天别走,我给你们做菜煎饼更好吃!”那天晚上我们几个也不知吃了多少煎饼,反正没吃别的东西肚子都撑撑的。

第三天谭叔接我们回家。这是一个清冷的上午,寒风阵阵迎面吹来。夏老师和同学们把我们送到大路上。小孩子们纷纷拉着我们的手说:“老师,你们别走呀,再给我们讲革命故事吧!”望着那些清纯可爱,稚嫩的脸庞上戴着纯朴微笑的小孩,虽然只做了一天的老师,却留给了我们太多的快乐温馨。现在依依惜别,有几个小女生的眼里含着泪水……

这是我们的唯一次串联,至此以后再也没有见过夏老师和那群可爱的孩子们,甚至忘了那个小学的名字。回来之后,随着文革运动的深入,我们的父母不同程度都受到了冲击,人人自危,我们也都心灰意冷,茫然不知所措,再也没有活动了。

尘封的记忆一经打开,时间仿佛停留在六六年的那个冬天的片段,经常在梦中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小村庄,在那个破旧的校园里与夏老师和小学生们一起上课,讲故事,玩耍,吃香喷喷的煎饼…..他们的欢声笑语久久萦绕在我脑海中……

此文有好友杨秋、杨萍、朱爱华提供当年的资料,文中插图由我的外孙女所画,特此感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