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509114.html
宿迁网讯(记者徐其崇)4月1日,有市民报料称,在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镇朱海村的一户村民家中,保存着一块清代嘉庆年间的石碑。一个偏远的小村,何来清代的石碑?它究竟见证了什么?带着诸多疑问,记者进行了采访。
边远小村历史悠久
记者首先联系朱海村党支部书记朱瑞和。据他介绍,早在30年前,村民在当地的“庙汪”边上挖到了这块石碑,为了妥善保存它,村干部决定将这块石碑放在一组的一户村民家中保管。“时间久了,也许很多人都忘记了这块石碑,其实,它一直‘沉睡’在这户村民家中。这块石碑保存完好,是我们村历史文化的见证。”朱瑞和这样说。
朱海村位于宿城区王官集镇政府西侧约5公里处。据了解,这里原地名为朱家海,年以前,这里隶属于徐州市睢宁县管辖,因此,宿迁区域内地方文化历史很少有关于朱家海的记载,本地学者往往对这个地方也有所忽视。我市民间历史文化学者王晓风说,尽管现在的朱海仅仅是个行政村,但在清代以前却是个很有名的地方:“朱家海圩,长五里,咸丰十年仝文昭就堤筑,在城东北二十八里,东十里为王官房集。北七里为邳州界。”而对于王官集圩子的记载则是:“王官房集圩,周七百弓,同治元年王方伯筑,在城东北三十五里,东北十里皂河。”从建筑规模上看,朱家海圩子比王官集圩子大得不止一点,建筑时间上也要早得多。
前来考证古碑的王晓风说,朱家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根据本地的原住民朱氏家族的族谱记载,朱氏家族来自于今江西婺源,婺源曾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朱氏家族的大堂号为紫阳堂,在当地族人保存刊刻于清末的《睢宁朱氏正宗宗谱》中,有对其始迁祖朱开源的传记曰:“开源公,元末避乱由徽来睢,家于黄河南岸朱家海,亦古人迁地为良之徽意也。”可见,这个古村落的起源至少是在元代末年。
史料记载曾有水患
王晓风说,朱家海最为出名的,还是清代雍正三年六月十二日黄河决堤事件。
朱家海,曾被誉为朱家口,为黄河南岸的一处支流的河口。雍正三年六月十二日,黄河从此处决堤,洪水滔滔,水势震天,瞬间冲垮了朱家口以南的村庄庐墓。朱家口决堤以后,按诗人的描述,再结合史书记载,其破坏力是十分惊人的,甚至惊动了朝廷。那次洪灾,将白鹿湖、埠子湖和仓基湖等大型湖泊全部冲淤为平田。根据《清实录》和民国初年缪荃孙编修的《江苏省通志稿大事志》记载:嘉庆五年十月甲午,户部议复:“河道总督齐苏勒等疏报,朱家口堵塞之后,安河等淀以至木家墩一带地方,尽皆淤成膏腴美地。分晰丈勘新淤地亩,泗州、虹县、桃源、睢宁、宿迁五州县共丈出二万二千六百二十二顷六十三亩零,共应升科银四万八千四百五十两零。此新淤之地,俱系平衍沃土。”
这个事件,在我市清代的《宿迁县志》中也有明确记载,甚至在我市著名的女诗人倪瑞璇的《箧存诗稿》中亦有多首诗歌专门记叙。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此次决堤的规模极为宏大,可谓朝野震惊,清廷的河道总督大臣齐苏勒亲自来到朱家口,督修决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时一年半,才在第二年,也就是雍正四年腊月,才把口门堵塞上。
记事石碑与庙有关
说到这里,王晓风表示,那次洪灾,和朱海村发现的这块石碑应该有关联。
该村支部书记朱瑞和带着我们来到朱海村委会北面的一户农民家里。根据他和部分村民的说法,这块石碑原先位于该村落北面不远处一个汪塘的附近。这个汪塘历史很悠久,当地人一直将其称之为“庙汪”。所谓“庙汪”,毫无疑问是庙宇附近的汪塘,但是这座庙的名称由来,大家都说不出来。
实地观察这块石碑,大体上保存完好,高度在一米五左右,宽度七十厘米。碑文两侧刻有卷草纹,碑额上是二龙戏珠图案。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字迹风化严重,模糊不清。王晓风先用清水冲洗,再用墨汁涂黑表面,但仍然看不出所以然来,只能解读其中的部分碑文。如碑文落款为:“大清嘉庆二十年十二月,主持僧性玉,徒分昭立……”中间有“拨官地”“十一年又被黄水冲坏”“复建大殿、两廊”“蒙文武汛员各公”等连续可读字句。碑文末尾勉强可以分辨为:“地有迤北十亩南埝园八亩除约八八亩”等字样。在这段文字之前,还提到当地的朱氏家族,似乎和捐地建庙的功德有关。
综合分析这块古碑,基本上可以确定它是嘉庆年间的一座古庙的记事碑。但从“十一年又被黄水冲坏”这句话来看,这座庙应该早于嘉庆年以前,这是后来修复庙宇时所立的石碑。从该庙重修时复修大殿和两廊,庙中具有主持、徒众的情况分析,该庙规模应该高于普通民间小庙,似乎应该属于官方出资修建的庙宇。
碑记历史激励后人
为了证实这一判断,王晓风仔细查考了清末时期的《睢宁县志》。果然,在其《古迹志》一章中查到此庙的记载。在该本县志的第十卷中记载了分布在全县的六座大王庙情况“:大王庙,一在高岗社,一在大李集,一在找沟集,一在木店社河岸,一在朱家海圩,一在城西北里许庙湾。”这其中明确记载了朱家海有一座大王庙。
明清时期所谓的大王庙,是祭祀黄河之神金龙四大王谢绪的祠庙,金龙四大王庙,简称大王庙,其神俗名为谢绪,为宋末时期的皇亲。他因痛恨元兵的异族侵略,投江自尽,被当地人建祠纪念。元末明初朱元璋和元军在黄河徐州段对垒,谢绪显圣帮助明军消灭元军,因此被朱元璋敕封为“黄河福主”,为明清两代朝廷列入官方祭祀的正神。两代所有河道官员按时祭祀金龙四大王在其考察政绩的职守范围,清代康熙年间河道总督大臣靳辅在弹劾宿虹河员甘士调的时候,就将甘士调缺席祭祀大王列入罪名之一。
清代的河工还有一特点,凡是黄河河段有过重大险情,决口决堤地方都要设立大王庙镇水。朱家海的决堤属于重大事件,国史资料中多次提及。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推测,朱家海大王庙应该始建于雍正三年朱家海决堤以后的一段时间内。
如今,朱海村正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村民们安居乐业。当村民们看到这块久违的石碑,都说它是先人们战胜洪水的见证,也激励着后人奋发图强,建设美丽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