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睢宁县 >> 睢宁县特产 >> 全省典型

全省典型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为总结推广全省农村改革试验工作经验成效优选近十年来全省30个典型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我市两个案例入选

徐州市铜山区

发展“股田制”

探出农业规模经营新路

睢宁县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推进农业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徐州市铜山区发展“股田制”

探出农业规模经营新路

作为苏北经济社会发展“第一区”,铜山区在大力抓好二、三产业发展的同时,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通过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股田制”、延伸粮食深加工产业链等举措,全区粮食生产走上了机械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之路。

今年,铜山区91.3万亩小麦面积总产达4.2亿公斤,平均亩产公斤,实现18连丰,“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更显“黄金”成色。

“股田制”是铜山区创新实施的粮食规模化种植模式,即按照农民自愿原则,以土地使用权入股(一亩折一股),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统一负责经营,农民依股权获得收益。农民入股后,除保底收益(按每股每年斤粮食实物结算,一般斤小麦、斤水稻)外,享受经营盈利部分二次分配,实现了农民“不下地、收粮食,有分红、能养老”的目标。

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或打工或创业,收入结构更加多元。

铜山区把推行“股田制”作为经济薄弱村集体增收的重要途径,今年起实施“党建+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助推富民强村行动,并将其作为年度农业农村工作实事工程,纳入全区乡村振兴考核指标。

政府的资金支持有效激发了经济薄弱村参与“股田”经营的积极性。铜山区设立余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对粮食种植合作社规模达亩的,区里扶持80万元,镇、村各配套10万元;新扩规模达亩的,区里扶持30万元,镇、村各配套10万元。

截至目前,铜山全区累计50个村实施股田制经营,服务面积5万余亩。18个经济薄弱村建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其中10个村为新建,其余为扩建,共新增土地流转面积亩。

为促进土地股份合作社规模化、集群式发展,铜山区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联盟,建立完善农资采购、信息服务、融资服务、人才培训、市场营销等五大平台,以实现合作社之间信息、技术、农机、农资、采购等资源共享,统一对外开展采购、销售等活动,进一步降低种粮成本、增加收益,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睢宁县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推进农业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睢宁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聚力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着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现实问题,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强,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核心内容的“睢宁经验”。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位于苏北的农业大县睢宁县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构建了以县镇农业公司为龙头、村集体合作社为支撑、新型职业农民为补充的“”四级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农业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带动集体经济的增长和农民增收。

睢宁县立足本县农业实际和18个镇域板块,创新构建“1个县农业公司、18个镇农业公司、个村集体合作社和1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配套出台《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出资2.2亿元成立县级农业公司——江苏佳盛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面指导体系建设。半年内,注资8亿元建立了18个镇级农业公司,组建个村级合作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63万人,系统搭建起体系发展的结构框架。

镇级农业公司上承下接的带动下,睢宁县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带动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增收的主力军。

“”四级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既破解了“种地一亩不如打工两周”的问题和“农一代种不动、农二代不想种、农三代不会种”的困局,又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6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