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笆晓院李中校友诗文选刊二十五

目录

岁月风尘

三山堂张赵宋三姓一家探秘宋庆阳

七绝·秋望四首王献明

卜算子.咏琴安清欢

江城子·致项王曹金擎

古风.贺嫦娥五号发射成功张建文

新诗.离人心上秋乔冬梅

校园风采

李集中学——江苏省实验特色学校胡正会

七律.雪纱巾

翠羽吟.二次创业看李中刘呈义

古风二首李论

新诗.门前的乌柏常青

乡土风情

濉河上的船灯孟枫桥

七律.大李集山地自行车冠军之乡刘呈义

临江仙.题大李集山地自行车冠军之乡乔冬梅

连理枝·雪天回老家感怀纱巾

古风.山村早冬咸阳

新诗.映像睢宁曹金擎

山川风骨

我登上了江郎山的一线天李诚

律绝三首马广才

蝶恋花.再看梁山伯与祝英台(新韵)路广平

古风.雾中行车卓之学

散文诗.这一路的深秋王卫东

感悟风雅

家有寿星王新民

七绝.秋思二首刘一胜

七律·小雪吟王献明

天净沙.通信机务站三首杨德彩

古风.立冬感怀王玉清

新诗.盼魏义涛

本期指导:刘呈义

岁月风尘

三山堂张赵宋三姓一家探秘

宋庆阳

宋姓是位列全国第23位的大姓,人口超过万。唐代林宝著《元和姓纂·卷八》载:宋,子姓,殷王帝乙长子微子启,周武王封于宋,传国36世,至君偃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宋姓始祖启,是殷商王朝帝乙的长子,纣王帝辛的庶兄。启为子爵,封于微,故世称微子启。微子启与比干、箕子,被孔子尊为“殷之三仁”,启居首。商朝灭国后,周成王作《微子之命》,封微子为上公,建宋国,定都商丘。子姓的始祖契,是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喾的儿子,因助大禹治水,被舜封于商地,赐子姓。

宋氏历来有“商宋一谱,宋孔一宗,宋没二宋,天下一家”之说。笔者小时候,家里的长辈就经常耳提面命:要记住啊,天下无二宋,天下宋氏是一家。等到长大后,读书,求学,供职他乡,回首再审视长辈们的教诲,这才发现,这些话也不尽然对,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据我所知,宋氏有一支是宋朝赵姓皇室改姓的,《皇明异典述》有洪武皇帝为内蒙古族归降的战俘赐姓宋的记载。无独有偶,扬州高邮也有一支宋氏,为蒙古族赐姓。

在故乡江苏睢宁乡间,有些村民房屋门楼上镌刻着“三山堂”的字样。不明所以的人可能以为这仅仅只是个装饰,了解情况的人就能知到这户人家是三山堂子孙后代。在苏北、皖北多县市,都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三山堂张赵宋三姓一家,“姓外人不外”,三姓共用一个堂号三山堂。

年3月辑录的《睢宁县民间文学集成》就选登了《张赵宋三姓一家》的故事:唐末宋初,三姓始祖带着三个儿子避反乱,逃难来到睢宁官山,因被贼兵追杀,危急时刻命儿子各自逃生。大儿子逃到张山停了下来,二儿子逃到赵山躲了起来,三儿子腿脚灵便,跑得最远,逃到了宋山。三个儿子于是指山为姓,子孙后代后来统一意见,把堂号定为三山堂。

安徽泗县关于三山堂的由来也有一个故事,与睢宁县大同小异。三姓的老祖先原是京城达官贵人,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也不知道是公仇私恨战争饥荒,老老头带着一家人开始逃难,后来老老头看山穷水尽,前无钱粮,后有追兵,于是命令三个儿子隐姓埋名,四散逃命。三个儿子后来逃到睢宁官山西南,依山而居,遂指山为姓,长子姓张,次子姓赵,三子姓宋,后来三姓门户逐渐壮大,在续家谱的时候就合计统一使用三山堂为堂号,告诉子孙后代三姓本是同根,三姓都以本家相称。

光绪十二年()刻本《睢宁县志稿》总采丁显(字西圃)是山阳(今淮安)举人,他在光绪元年()起即担任睢宁县学教谕兼训导,后在这两个岗位上轮岗数次,自光绪六年()起一直担任训导一职。光绪十年()春,桂林举人侯绍瀛担任睢宁县令。侯县令比较注重文教,曾在江苏多地任职,建书院,兴学堂,编修县志,比较有政绩。这位父母官感慨睢宁自康熙五十七年()至今余年未修志,于是自任监修,因丁显“长于考据,而又司铎此地最久,见闻多而取舍审,稽古博而鉴别精”,聘其做总采,“商之于丁西圃学博以总其事”。志稿中收录丁显撰写的《游睢宁诸山记》,在这篇文章中提到张山、赵山、宋山时,丁显指出:“昔元宗室兄弟三人来此隐居,指山为姓,即在其间”。宗室兄弟一说容下文再探讨,但是三兄弟指山为姓,言之凿凿,可成定论。

按照年修订的《三山堂宋张赵族谱》所载,张赵宋三姓以16世宋俊德(县人事局退休干部)为首,团结一众族人,行程二万,历时三载,跋涉四省,抱民国四修《宋氏族谱》(张、赵保存老谱残缺不全)赶赴河南商丘“认祖归宗”。经过数次往返,反复考证,商丘古宋氏族谱统一理事会确认“65世祖利、贞二公隐居江苏山区一带,形成三山堂”。

三山堂源出宋氏,主要依据是清乾隆四十五年《宋氏族谱》序言:“宋氏始祖待铜,由河南迁睢,兄弟三人,己为长也。因赋役繁重,遂分姓。一为张氏祖,一为赵氏祖,虽异姓而实为一脉,此著姓之由也。这段话很清晰地解释了睢宁三山堂的由来”。

族谱记载,商丘古宋氏第64世宋都?,为元末兵马大元帅,《宋史》《元史》均有提及此人。宋都?有四个儿子,名为元、亨、利、贞,四公在我族族谱中尊为“四阁老”。元祖曾任巡察都御史,元朝末年迁入山东巨野;亨祖任元顺宗时兵部尚书,明朝洪武元年抱谱回商丘守祖坟;利、贞二祖官职不祥。贞祖为睢宁三山堂始祖,因得罪奸臣被害,贞祖三个儿子一名待钢,一为名待铜,一名待银,即为分姓始祖。后来利祖也带着一个儿子来到睢宁定居。

据商丘出土的康熙十五年()《亨祖墓碑志》所载,商丘宋氏迁居山东莱州府掖县的一支,“至元朝显昌焉,元、亨、利、贞兄弟四人皆受朝职。二门讳亨,仕元顺宗,官至兵部尚书。年老辞职归家,至明太祖洪武元年抱谱仍归商丘守祖。”商丘市文博研究员郭久理先生为确认三山堂系出商丘做了大量的工作。郭先生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商丘文物考古第一人”,长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