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治疗好么 http://m.39.net/pf/a_4501962.html
吴国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吴国又被后世学者称之为“孙吴”与“东吴”。孙吴国祚52年,历经四帝。
黄武八年(公元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后迁都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天纪四年(公元年),吴国被西晋灭亡,三国时期正式结束,华夏再次进入了大一统时期。
为什么说吴国灭亡的原因是孙权呢?因为孙权的错误的决定导致吴国六次内斗,从而导致吴国走向衰落最终灭亡。
夺嫡之争
赤乌四年(公元年),吴国太子既孙权的长子孙登去世。赤乌五年(公元年),由于二子早逝,便把三子孙和立为了太子。后孙权因非常喜爱四子孙霸,所以封孙霸为鲁王给了孙霸太子般的待遇。大臣们一看,好家伙,这是要上演夺嫡之战的戏码呀!于是大臣们纷纷站队,开始了“二宫之争”的戏码。
新三国孙权剧照前期两派争斗中孙霸仗着孙权的宠爱一直诬陷太子一派,太子一派连连受挫;先是太子太傅吾粲入狱而死,后火烧夷陵的名将陆逊也被孙权斥责,忧愤逝世。两党之争持续了九年,两派矛盾越来越深,到了快分裂的时候,孙权终于反应过来了,再这么搞下去自己可能就要成亡国之君了。最终,太子孙和被废,鲁王孙霸被赐死,将年仅8岁的儿子孙亮立为太子。
新三国陆逊剧照孙权这波微操直接导致东吴后期不断在内斗最终导致灭亡。
内斗
太元二年(公元年),孙权以七十一高龄病逝,将年仅十岁的太子孙亮推上了皇位。以诸葛恪、滕胤、孙弘、孙峻、吕据这五人为辅政大臣。
第一次内斗
第一次内斗是发生在诸葛亮的大侄子诸葛恪与中书令孙弘之间,诸葛恪与孙弘在平时以及政见上一直不和,在知道诸葛恪也是辅政大臣后,孙弘害怕诸葛恪在背后下黑手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杀了诸葛恪,但是消息被诸葛恪知道了并反杀了孙弘。同年诸葛恪在东兴大败魏军,在朝中的威望稳压其余大臣。
第二次内斗
第二次内斗是发生在诸葛恪与孙峻之间,建兴二年(公元年),诸葛恪领兵攻打魏国的合肥,结果大败而归。孙峻为了得到朝中大权设计杀死了刚回到建业的诸葛恪。
第三次内斗
以孙仪为首的东吴宗室看孙峻独揽大权极为不爽,于是准备暗杀孙峻,结果事情败露孙仪为了不牵连更多人选择自杀而死。但是他还是低估了孙峻,事后孙峻直接把相关的人屠了个净。
第四次内斗
建兴五年(公元年),孙峻病逝并将权力交给堂弟孙綝。滕胤、吕据两位托孤大臣看到孙綝执掌大权,大为不爽,认为孙綝声望没他们高,凭什么执掌东吴的朝政大权;随后起兵讨伐孙綝,但是没打过,还被孙綝夷了三族。到此,孙权指定的五位托孤大臣有四位死于内斗。
第五次内斗
太平三年(公元年),作为皇帝的孙亮满十六岁,年少轻狂着急于夺回权力,于是密谋想杀掉孙綝,结果消息泄露,孙亮被孙綝废除帝位并立孙权第六子孙休即位。
第六次内斗
孙綝没想到孙休是个硬茬子,孙休上位没多久后就联合张布、丁奉等人诛杀了孙綝。
中兴之势
此后,在孙休的治理下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东吴逐渐走入平静,有点复兴的感觉;但此时的东吴在经过多次内乱后早已腐烂不堪,所以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把腐烂到骨子里的东吴就回来。
如果给孙休多点时间,可能可以改变东吴的腐态之势,但老天却没有给他机会,在蜀汉被灭的这一年,年仅30岁的孙休便去世了并把东吴交到了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此时的太子年仅十岁,濮阳兴、张布等人怕像孙亮时期的内斗,便把前太子孙和的23岁儿子孙皓推上了皇位。
再次跌落深渊,东吴走向灭亡
孙皓即位之初,可能是刚即位不久,该装的还得装,让一众大臣以为他是一位继孙休之后的明君。在孙皓觉得自己的帝位稳住了之后便开始暴露本性了,极其的残暴。先是把恩人濮阳兴、张布等人杀掉,后又骄奢淫逸对臣民残忍无道,导致民怨沸腾。
此时的东吴内忧外患,内民不聊生皇帝昏聩,外北方的司马炎虎视眈眈。幸好陆抗、陆凯等重臣的全力支撑着东吴,不然早就被晋朝灭了。公元年,陆抗病死。公元年,司马炎下诏,发兵20万伐吴。
六路伐吴
第一路,镇东将军司马伷自下邳(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向涂中(今安徽滁州市区一带)方向进军。
第二路,安东将军王浑自寿春进攻牛渚(今安徽当涂县西北二十里)。
第三路,建威将军王戎自许昌进军武昌。
第四路,平南将军胡奋自新野进攻夏口。
第五路,镇南将军杜预自襄阳进攻江陵。
第六路,龙骧将军王濬自巴蜀顺江而下直攻建业。
晋军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建业,天纪四年(公元年)5月1日,王濬所部率先抵达石头城下,孙皓自知大势已去,做了一个比刘禅还狠的决定;孙皓反绑双手,抬着棺材去到晋军前投降。至此,三国时期的东吴灭亡,司马炎统一华夏。
结语
东吴成也孙权,败也孙权。如果他要是早点确认继承人,在他死后就不会让东吴陷入内乱,东吴可能就不会这么早灭亡。如果联合蜀汉,谁笑到最后还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