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60年未曾离开

  雷锋在任抚顺市建设街小学校外辅导员期间与孩子们在一起。左三为孙桂琴(张峻摄)

  周末人物·中国新闻名专栏

  □余玮

  年8月15日,雷锋牺牲60周年。

  有一群人,今天忆及与雷锋接触的点滴,依然激动不已。打开记忆的闸门,他们眼里全是泪。在他们眼里,雷锋是个有血有肉的青年,很普通,很平凡,谁都可以学。

  乔安山:

  难以释怀的永远的痛

  乔安山,雷锋生前工友、战友。因为最亲密的战友雷锋牺牲,退伍后的他曾要求调离熟悉的环境,背负着压力的他曾长时间过着“隐居”生活,对外不再提及与雷锋的关系。         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公映,让作为主人公原型的乔安山重新回到真实的生活。

  衣着简朴,言谈随和,目光慈祥而真诚。被采访那天,乔安山一如往常胸前佩戴着一枚雷锋像章。乔安山视雷锋为“楷模”。他说:“几分钟、几秒钟可以成就一个英雄,而楷模却需要时间的打磨。雷锋就是一辈子做好事的楷模,雷锋的一辈子仅有22年。他做的好事也没有一件是惊天伟业,都是你我他能学能做的平凡事。所以雷锋的伟大而平凡,是可以效仿的。”

  言及雷锋,乔安山五味杂陈。近60年过去,乔安山的记忆力不如从前了,很多事情都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可是那一天的情景却在脑海里变得越来越清晰。

  年,沈阳军区工程兵工程第十团运输连四班在辽宁铁岭下石碑村的工地施工。

  8月15日一大早,雷锋接到通知要赶回抚顺营区,于是与乔安山连早饭都没吃就上路了。乔安山记得,最初是雷锋开车,走到半路,雷锋下来让他去开车,说让他多实践,提高驾驶技术。于是,乔安山就把雷锋换下来,一直把车开到营区。“到了营区之后,雷锋对我说,他去连长那报告一声,顺便请示一下自己保养车的事。过了一会儿,雷锋回来了,说先去把车冲洗一下。于是,他指挥我驾驶转弯,我在车上看不到他,车撞上了一根晒衣服的、用铁丝绷直的木杆,木杆被撞折,连着的铁丝把木杆拽回来正好砸到雷锋的太阳穴上。当我意识到不对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最好的战友牺牲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乔安山不能接受。经过多次审查,有关部门认定此为一项意外事故,让乔安山参加了雷锋的治丧委员会。当时,乔安山和连队及班里的战友负责给雷锋守灵。

  次年1月,国防部批复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听到这个消息,班里战士别提有多高兴了,然而当年我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乔安山感觉这荣誉反而加重了自己的负罪感。尽管组织上作出了“意外事故”的结论,他没有受到什么处分。

  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乔安山下岗,捡过破烂、跑过私人运输,但无论日子如何清贫,他都将自己视作雷锋生命的延续。他与家人生活节俭,但对社会公益、扶贫解困、捐资助学从不吝啬,常年坚持宣讲雷锋。如今,在乔安山的家里,能够感受到这是一个“雷锋的家”——铜像、照片、纪念品……好像雷锋才是这个家的主人。他们一家三代八口人,被誉为家庭版的“雷锋班”,并被全国妇联推选为“最美家庭”。

  孙桂琴:

  12条红领巾系成大圈绕在坟墓上

  孙桂琴,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医院副主任医师(副军级)。在她印象中,雷锋叔叔个头不高,平易近人,就像一个“大朋友”。

  年8月15日,是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开学的日子。学校派了孙桂琴等3个少先队干部去请雷锋参加开学典礼。走在路上,他们就听群众说运输连出事了,雷锋牺牲了。“我们谁都不敢相信。当我们跑到连队才确信再也见不到雷锋叔叔了,我们都失声痛哭起来。全校多名师生无心上课,老师拿起书本,眼泪却先流了出来,同学们为失去亲爱的雷锋叔叔而哭成一片。”

  雷锋牺牲后,孙桂琴全家5人扎了5个花圈,以哀悼雷锋。尽管孙桂琴当时只有9岁,但她坚持为雷锋守灵。8月17日,孙桂琴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雷锋的追悼大会。“当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护送雷锋叔叔的遗体走出礼堂时,只见路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花圈,大街上挤满了人,就连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和没上学的小朋友,都来悼念雷锋叔叔这个普普通通的战士。”

  当时,雷锋被埋葬在抚顺市戈布街附近,离孙桂琴家很远,有近20里路。雷锋牺牲20多天后,孙桂琴想念他,便与一个同学连坐车带步行来到雷锋墓前,悼念这位可亲的好叔叔。在那里,孙桂琴看到有其他10个小朋友也在悼念,于是提议每个人取下脖子上的红领巾,将12条红领巾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圈,绕在雷锋的坟墓上。孙桂琴说,从那时起,她就觉得自己长大了,要向雷锋叔叔那样,怀着美好的理想、追求,坚定爱祖国、爱人民的信念,坚持不懈为大家做好事,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这些年来,孙桂琴以自己的方式纪念雷锋。“每年清明节前后或8月15号前后,我就回去看看他,悄悄与他说几句话。”

  冷宽:

  “雷锋班”的命名

  与“传家宝”的确定

  冷宽,中将,雷锋生前战友,是雷锋团走出来的职务最高的首长。“我和雷锋有两年零八个月时间在一个团队里。雷锋是经过了历史检验的,不是靠策划炒作出来的。雷锋影响了我们半个多世纪,并且会一直影响下去,凭的是精神。”

  雷锋牺牲的消息传开后,共青团抚顺市委立即作出了《学雷锋做无产阶级事业的接班人》的决定。这年10月22日,抚顺市首次举办了雷锋生平事迹展览,两个月时间参观群众达28万人次;12月12日,由陈广生采写的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开始在《抚顺日报》连载。自此,雷锋的事迹从抚顺传向全国。

  雷锋牺牲后,雷锋所在团党委决定正式报请命名“雷锋班”。“我随团里的首长一起到雷锋生前所在运输连蹲点,为组建‘雷锋班’作准备,后来由我代笔为雷锋生前所在的四班起草了一份申请书。”

  冷宽随团政委韩万金下到雷锋生前所在的运输连四班,对全班战士进行考核、政审,准备申请上级命名“雷锋班”。在确定“雷锋班”成员时,党委成员在是否保留乔安山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大多数同志认为,乔安山虽然出了这么大的事故,但人老实、工作认真,特别是作为雷锋的助手这一特殊的位置谁也代替不了。冷宽在运输连调查时,全连官兵及四班的全体战士也都希望乔安山能留下来。后经各级党组织逐级申报,国防部最终于年1月7日批准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四班为“雷锋班”。

  在抚顺市雷锋纪念馆里珍藏着“传家宝”,就是雷锋生前用过的10件遗物,也是雷锋精神在形成过程中真实体现的实物。这“十件宝”就是由冷宽当年整理、归纳的。冷宽负责整理雷锋事迹,实事求是地把雷锋事迹归纳为10个方面,选用雷锋生前用过的十件东西,即:雷锋生前学习的《毛泽东选集》,驾驶过的13号汽车,生前用过的冲锋枪,送大嫂时穿的雨衣,训练用过的教练手榴弹,勤俭节约的节约箱,当校外辅导员戴过的红领巾,随身携带的针线包,给战友和群众理发用的理发工具,装毛主席著作、笔记本、钢笔的挎包。这十件宝真实地体现了雷锋助人为乐、刻苦学习、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让冷宽终生难忘的是,年上级决定重新安葬雷锋。那天,冷宽和雷锋班6位战士抬着雷锋的棺椁从公墓送到新的安葬地。十几公里的途中,两边是自发送行的群众,有的围着白毛巾,有的戴着黑纱,有的戴着白胸花,汽车在长长的人流中整整走了两个半小时。

  后来,冷宽担任高级领导职务后,除了本人注重宣传雷锋外,还多次把雷锋生前的战友请到部队,为广大官兵报告雷锋事迹,为推动部队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易秀珍:

  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哀思

  易秀珍,雷锋生前的同乡、工友。她曾同雷锋乘一列火车且同编一个小组从湖南长沙来到鞍钢化工总厂。易秀珍同雷锋在一起工作期间,雷锋给予她多方面的帮助,他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勉励,共同进步,建立了真挚深厚的友情。

  年8月15日,雷锋因公牺牲。“一个礼拜后,我从收音机里听到他牺牲的消息。我起初不相信,在这和平的年代怎么会牺牲呢?消息传到我们工厂、传到学校、传到全国各地,只要认识他的人都为他落泪。在他牺牲后的日子里,我心里难过极了,不知掉了多少泪。一想到和他在一起工作的日日夜夜,从相识到他牺牲的4年多时间里,他的影子总是在我的眼前,他永远活在我心里。”

  一天傍晚,易秀珍觉得憋得难受,就像要爆炸似的,总想在没有人的地方放声大哭一场。她独自走在姑嫂城河畔,无目的地走着、走着,发现有个人在烧纸,她以为村里死了什么人,走到跟前一看,原来是牧羊老人吕大爷蹲在地上烧纸。他怎么一个人在这里烧纸?易秀珍好奇地问:“吕大爷,你是给谁烧纸啊?”老人抬头发现是易秀珍,神情黯然地说:“傻姑娘,咱们的雷锋没有了……”

  吕大爷一边烧纸,一边对易秀珍说起雷锋对他家的种种关心和帮助。易秀珍再也憋不住了,放声痛哭。

  易秀珍听老人说:“我永远忘不了雷锋对我家的好处。那年冬天,你替他送来的衣物,救了我们一家人,不然出不了门啊……今天我特意为他买了黄纸烧了。他在九泉之下会知道的……”

  为了表达怀念之情,易秀珍偷偷地到照相馆照了张身披白纱的照片。“当时哭肿了双眼,加上是披着白纱,照片洗出来后,我一直不敢拿出来给家人看,毕竟自己是有家的人。”

  如今,每年清明节前后,易秀珍都会一个人去抚顺给雷锋扫墓或到辽阳用自己的方式纪念雷锋。“雷锋在我心中总是笑眯眯的,是那么阳光、英俊、帅气,作为他的老乡、工友、好朋友,我为他骄傲、自豪!”

  在辽阳雷锋纪念馆可看到年11月10日发行的《弓长岭报》,上有一篇题为《抢救水泥》的报道,报道了雷锋和工友抢救水泥的故事。当年,雷锋跑回宿舍把自己的棉被抱出来,盖在水泥上,以减少水泥损失。易秀珍回忆,她在帮雷锋清洗盖在水泥堆上湿透的棉被时,发现被雨水浸泡过的棉絮硬邦邦的,怎么烘烤也干不透。于是她把自己被子里的棉絮掏出来,悄悄地塞进了雷锋的被子里,后来还是被雷锋发现,但他也没说破。年入伍前夕,雷锋特意将这床饱含工友爱护的被子还给了易秀珍。辽阳雷锋纪念馆开设时,易秀珍捐赠了这床见证了工友对雷锋深深情谊的棉被。

  接受采访时,易秀珍有些激动:“雷锋很平凡,但他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光和热全部献给了别人。我一想念他,就会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哀思。”

  冯健:

  心里总觉得他没有离开

  冯健是雷锋生前的偶像。当年,冯健高小毕业后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带头为社里养猪,成为“养猪能手”,被评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并出席共青团代表大会,两次见到了毛泽东主席。雷锋是在湖南望城县委书记张兴玉的介绍下结识冯健的,雷锋比冯健小3岁,因为志趣相投,一直叫她“冯健姐姐”或“健姐”。

  在湖南省总工会大院内,笔者见到了雷锋生前崇拜、敬慕的“健姐”。直到雷锋牺牲前,他们保持了6年的交往和通信。“我觉得雷锋对党、对新社会有着朴素的感情,他经常同我讲,没有党,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他的翻身解放,也没有他的今天。”

  时至今日,冯健直言不讳称雷锋是好友。“他很阳光,很爱美,很活跃。”雷锋有理想、有信仰、刻苦学习、积极工作、乐于奉献、热情诚恳、乐于助人、热爱生活的优秀品德和言行,给冯健留下了永难磨灭的深刻印象。

  在冯健家里,笔者见到了当年雷锋送给她的最后一张照片。雷锋在照片背面,亲笔题写了这样两行字:“冯健姐姐,我永远向你学习。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雷锋年6月4日。”

  “我们写信就是谈工作,谈学习。他曾谈过他入伍、入党的事,没有谈过自己在鞍钢的生活如何苦什么的,总是在信中说‘健姐放心’。”年五四青年节前后,冯健还给雷锋写过一封信,但没有接到回信。这年年底,冯健没见雷锋回复过一个字,“我觉得有些蹊跷,便向县里一些熟悉雷锋的人打听,也都一无所知”。直至年2月,冯健读到《中国青年报》刊登的陈广生的长篇通讯《永生的战士》后才知道,雷锋已在年8月15日以身殉职……

  噩耗被证实后,冯健像失去亲人一样悲哀、痛惜。她拿出雷锋生前亲笔留言后寄赠的相片,一遍又一遍看,仿佛听到他还在热情地说笑,还在为事业、为他人忙个不停!“我心里总觉得他没有离开,他还不到22岁呀!那样年轻,那样朝气蓬勃,那样可亲、可爱的人,怎么就匆匆离我们而去呢?”   冯健说,雷锋的精神影响了她一生。雷锋牺牲后,冯健长期坚持学习雷锋,宣传雷锋,像雷锋那样工作、做人。她不顾年老多病,筹集资金,保障老干部活动开展;机关每一个生病的老医院看望慰问;帮助家乡的孤儿上学;帮助农民寻找科技致富的门路;经常宣讲雷锋精神……退休前,她曾获“全国先进女职工干部”称号。年12月,冯健以全票荣获湖南省总工会“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称号;年2月,冯健荣获“湖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雷锋在最后一篇日记中写道:“今后,我要更加热爱人民和尊敬人民,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这句话,道出了雷锋为人民服务的动力来源,是雷锋一生的切实写照。冯健说,雷锋精神的一个根本性的重要方面,在于体现着一种人所共求的“大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爱工作、爱生活。“雷锋不是高不可攀,人人都可以学,人人都可以做。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雷锋精神在今天并没有‘过时’。现在有人说,应该叫‘雷锋爷爷’了。我觉得,还是应该叫‘叔叔’,因为雷锋精神永远年轻!”

  作为雷锋的同乡和生前好友,多年来,冯健一直想为他扫墓。年10月中旬,冯健与老伴自费由长沙专程前往抚顺祭奠。她敬献上了一束盛开的鲜花,默哀鞠躬,以告慰雷锋烈士英灵。在参观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时,冯健深情地细看着每件展品,重温雷锋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事迹。“其中,有反映雷锋在望城事迹的展品,有许多我曾亲见或亲历,格外亲切。”物在人亡,令冯健痛心。雷锋的音容笑貌跃然眼前,他那熟悉的声音仿佛又在耳际回响。她强忍欲夺眶而出的泪水,一次次默念着雷锋的英名,久久不愿离去。

  当年这些雷锋事迹的见证者与雷锋相遇的那一刻,便成了雷锋精神的传播者、践行者。雷锋带给你什么?几乎所有与雷锋接触过的受访者都给出相似答案:他让我思考,活着是为了什么。几乎所有接受笔者采访的人都坚信:时代需要雷锋精神。来源:大众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