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是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从城市整体层面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和推动“无废社会”建设的有力抓手,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
《方案》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危险废物为重点,实现源头大幅减量、充分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
《方案》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左右有条件、有基础、规模适当的城市,在全市域范围内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到年,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模式。
《方案》明确了六项重点任务。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二是实施工业绿色生产,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三是推行农业绿色生产,促进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四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五是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强化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六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产业发展新模式。
为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还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支持、严格监管执法、强化宣传引导等保障措施。
深圳、包头、铜陵、威海、重庆、绍兴、三亚、许昌、徐州、盘锦、西宁等11个试点城市,以及河北雄安新区(新区代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代表)、中新天津生态城(国际合作代表)、福建省光泽县(县级代表)、江西省瑞金市(县级市代表),共16个试点城市和地区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徐州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和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汉文化发祥地。北临京津冀、南靠长三角、东临沿海开发、西起中原经济区,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核心位置,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拥有铁路、航空、高速公路、水运、管道五通汇流的综合交通体系,高铁3小时直达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1小时可达南京、济南、合肥、郑州。
徐州市为全国和江苏省重要经济区域。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处于东部沿海开放和中西部开发的连接带、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湾两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为我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十字路口”,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和东陇海线上的“黄金通道”。在江苏省经济布局中,徐州是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
《徐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的基准年为年,试点期限年1月至年12月,年后持续推进“无废城市”相关建设。试点空间范围:徐州市行政管辖区域,包括徐州市5区(云龙、鼓楼、泉山、铜山、贾汪)、下辖2市(新沂、邳州)、3县(丰县、沛县、睢宁县),总面积平方公里(图1-1、表1-1),制定了总则、城乡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概况、目标和指标、试点任务、主要任务清单及进度安排、保障措施、徐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创新模式。
图1-1试点范围
1、传统资源枯竭型城市全产业链减废模式
一是推进煤炭开采环节绿色转型,协同促进煤矿企业发展和职工就业转型。二是紧抓传统行业绿色转型,促进消费环节工业固废和大气污染物的协同削减。三是促进以煤焦化行业为代表的加工环节整合提升,协同实现危险废物源头减量和产废强度下降。四是促进煤矸石、粉煤灰等产业代表性固体废物的高值化利用。
2、农作物秸秆还田及收储用一体多元化利用模式
(1)创新秸秆高效还田技术(2)建立完善的秸秆收储运体系(3)形成秸秆多元化综合利用格局。
3、再造绿水青山提升综合效益的矿山生态修复模式
(1)创新整治理念,提升规划设计标准
高标准设计,“四位一体”建设。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联合通过大量调研和现场踏勘,针对如潘安湖地区沉陷区范围广、深度大的特点,提出充分结合采煤沉陷现状特点,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以“宜农则农、宜居则居、宜生态则生态”为治理方针,以“综合整治”为核心,提出“基本农田再造、采煤沉陷区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建设”的“四位一体”模式,形成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整治方案,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的综合利用,打造绿水青山,守住乡情乡愁。
(2)推动矿地融合,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调发展
矿区开采前考虑后期土地修复及利用问题,增加土地后期价值,强化综合整治,实现“三生”协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同步推进山体、水体、农田、道路、林地和城乡居民点、工矿用地等融合的综合整治,明显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专栏7-2),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耕地质量与产能,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实现土地综合整治与老工业矿区生态环境恢复并举的良好效果。
在生产上严格保护耕地,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规模化经营,降低城市农业源固体废物产生;在生活上优化用地结构布局,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形成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产业向集聚区集中,优化城市布局,有利于生活源固废集中式处理;在生态上实现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景观建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复垦后景观与当地环境相协调,避免污染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减轻固废对城市生态负担。
(3)再造绿水青山,提升城市生态修复综合效益。
采煤沉陷区整治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将昔日沉陷地建成了“湖美、景靓、田丰”的特色景观区,拓展了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如采煤沉陷区成功案例潘安湖湿地公园及东珠山采石宕口生态景观治理项目,自其建成开园以来,拉动了方圆几十公里区域内经济发展,年均接待游客总量高达余万人次,附近原本单纯靠耕种吃饭的村民有了旅游、餐饮等行业选择。结合潘安湖国家4A级湿地公园建设,引进了恒大集团、融创集团等知名地产企业,着力打造集旅游、养老、科教、居住为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生态居住区,促进沉陷地整治、产业振兴和城镇化建设三位一体,有效推动了贾汪区资源枯竭城市成功转型,带动城市综合效益。
(4)制定标准导则,为同质城市提供对标依据
依托联合国人居署技术力量,针对城北大量采煤沉陷区现状,借鉴沙特阿拉伯瓦迪哈尼法湿地修复和武汉东湖公园等国际国内生态修复经典案例,高标准制定《徐州生态修复与创新区规划导则》,并积极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深入总结徐州矿山生态修复先进经验,制定《黄淮海平原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标准》、《采石宕口生态修复技术标准》。在创新利用固废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详细规范在地形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与景观提升等生态修复环节对固废利用的要求及标准,积极探索将工程渣土等固体废物优化利用与工业领域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有机结合,从终端保障助力大宗工业固废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
(5)多方协同推进,保障落地和可操作
构建生态修复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徐州市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改委、财政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城管局、交通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和沛县、铜山区、贾汪区、鼓楼区、云龙区、泉山区、徐州经开区、徐州高新区等县(区)政府(管委会)及新盛集团、新田公司等国有融资平台公司为主要成员。通过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生态修复工作推进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年徐州市积极争取到国家第一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年再次入围国家第二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将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复垦为耕地,由集体进行重新发包或流转,等量置换使用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中心城区暂不能使用。
实施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坚持着眼长远、打造精品、凸显亮点、逐年推进,印发了《徐州市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共安排生态修复重点项目六大类项,计划投资约亿元,明确到年的生态修复工作目标,保障生态修复工程落地。
4、工业源危险废物“闭环式”全覆盖监管模式
(1)制定并颁布《徐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条例》,实现顶层立法。
(2)开展“闭环式”全流程工业源危废监管体系。(3)技术保障措施。依托“徐州市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智慧应用平台”。建立“能定位、能查询、能跟踪、能预警、能考核”的智慧管理应用平台,提升危险废物风险防控水平。将按照产废、经营、运输和环保管理四个门户将业务信息进行重新划分和梳理,构建“产生-转移-处置”流向监管信息网,建立集动态管理、业务流转、数据分析、预测预警和科学决策等一体化智慧应用平台。加强产废单位对危废后续转移及处置利用过程的责任,实现“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可视化智能管理,实现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和处置的全过程监管。
徐州市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智慧应用平台监管示意图
5、推进固废协同处置壮大新产业,带动高质量绿色发展
(1)培育具有固废处置利用不同特征的骨干企业,为不同行业发展树立“无废企业”典型案例。(2)建设具有协同效应统筹发展的共生园区,实现园区内设施共享及项目协同。(3)识别产业集聚特征,依托相关试点基地完成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新兴产业的布局。
徐州资源循环利用协同布局示意图
6、“以智管废”的智慧平台构建精细化统筹管理模式
(1)确定城市管理所需,设计专属功能模块融合城市发展。(2)采用适宜新兴技术,完善平台科学性及先进性。(3)明确运营管理机制,保障平台开发及使用安全。在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企业市场化运营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数据权限,优化部门间数据协议等手段打破政府部门间信息孤岛;通过提供数据增值服务,提升平台自造血及服务能力;通过配套管理措施和数据收集制度,保障平台构建及分析时的数据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生态修复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邮箱:hz
people-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