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高水平小康创高质量样板主题采访活动

4月17日上午,徐州“建高水平小康创高质量样板”主题采访活动第六站,走进睢宁县高党村。高党社区一景摄影:李伟全域规划,全面发展。睢宁将全县个行政村、多个自然村,优化调整为个集中居住区。高党社区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全县第一个建成并搬迁的集中居住区。睢宁县姚集镇高党村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居民人均纯收入元,村集体资产已达万元,是集中居住搬迁前的13万元的倍。通过集中居住产业带动,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和低收入农户脱贫增收。白墙灰瓦,纵横成街。高党社区内统筹设计建设乡学院、村史馆、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服务中心、村民议事堂、沼气站等公共服务设施,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和城市接近的公共资源,同时,注重保留苏北乡村的风俗风貌,让农村“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集中居住“生态宜居”是关键。高党把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规划融合,为突出人文历史元素,在保持苏北村庄原有肌理和特色基础上,通过设计乡村标识,建立村史馆,让乡村文化历久弥新、充满底蕴。在功能配套上,按照高于省定标准,统筹建设幼儿园、卫生室、体育场、沼气池、污水处理厂等设施。“村民”变“居民”,“高党”变“高档”,让老百姓过上了现代化的城镇生活。图片摄影:张波为方便村民日常采买,高党村内规划建设的高党商业街,共有门面73家,布衣店、老酒坊、传统柳编、剪纸坊更是吸引无数游客,也让传统产业甜油坊焕发新生机。李前彬家的甜油坊以前有酿缸20口,生产规模小,设施简陋,李前彬走街串巷叫卖,年收入只有3—5万元。现在他拥有酿缸口,年产量增至15万斤,另外还新增了榨菜、咸鸭蛋等产品,年产值超过万元,每年将为高党村集体增收80万元。“建设、规范、提升”是高党蜕变和发展的历程。高党村支部书记宋斌介绍,高党坚持将花样村庄创建、乡村花景打造纳入美丽乡村建设顶层设计。美丽路上,高党还建有村史馆、幼儿园、卫生室、文体中心、百姓大舞台等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居住让高党“旧貌换新颜”,改变了过去村庄“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旧面貌,让村民住进了心目中的幸福家园。在高党社区西北侧,一块毗邻黄河故道的池塘如今成了聚宝盆,宋斌告诉笔者,该地块实施稻虾共养特色种养殖业以来,实现了“一季双收、一水两用、循环高效、绿色发展”的目标,每亩年均纯收益达元,带动集体年增收万元,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典范。图片摄影:童长怀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高党以农旅融合为突破,结合房湾湿地、万亩优质果、黄河故道资源,将集中区休闲游园、民俗文化馆、景观绿化、家庭牧场、服务设施等做成景点,打造成乡村旅游点,培养新的经济增长极。生活环境美了,文明新风来了。高党充分发扬村级民主议事,制定《高党村规民约十条》,摒弃不良习惯,倡导文明乡风。社区先后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乡贤先锋、美德少年、孝贤榜样等系列评选活动,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育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敦朴民风。在小区中心广场,百姓大舞台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聚会之所。群众自发成立村级艺术团,组织排练文艺节目,打造一批体现乡风文明的精品节目。集中居住,产业带动,让高党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和低收入农户脱贫增收。通过集中居住,高党新增耕地亩,加上原有的70亩河滩地,每年增加集体经营收入90万元;集体流转0亩土地,每年增加集体经营收入万元;通过租赁标准厂房,市场化运作沼气池、光伏发电等措施,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7万元……村集体有了收入,村民的致富更有保障。图片摄影:徐昆“家里有老人孩子要照顾,之前没法出去打工,就靠对象一个劳力养家。现在家门口就有工厂,5分钟就能上下班,我也能赚工资补贴家用。”村民王苏在社区的介绍下来到威斯汀服装厂工作,给裙子做卷边,每月计件收入达元。除了建设“家门口工厂”,高党村还积极打造“手工艺工坊”,挖掘本村老艺人、老技艺,通过重建作坊新址、升级工艺配套等,统筹做好社区老酒坊、甜油坊等手工作坊原料采购、生产、宣传、销售等工作,让“家门口”就业多样化。“漂亮的别墅一幢幢,宽阔的道路绕村庄,美丽的高党令人神往……”高党社区百姓大舞台,农民艺术团一首《幸福高党》引来了乡亲们大合唱。几年间,高党贫穷落后之地变成了让城里人羡慕的宜居之所,这座“中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在实干中,华丽蝶变。图片摄影:崔文超说明:本稿图片、文字素材来源于睢宁县宣传部或媒体报道,文中图片作者系李伟、徐昆、崔文超、童长怀、张波拍摄,版权归原作者,致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4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