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风云9枋头易姓第三节雷弱儿和李威

◇上节内容回顾:首次踏上枋头这块土地,见到分别多年的兄长蒲法,蒲坚十分高兴。苟氏带着儿子住进了堂兄苟苌家,母子被亲友们众星捧月。作为姻亲,李威却向苟氏宗族提出了一个要求。

◆本节内容简介:蒲洪父子商定,派雷弱儿和李威出使东晋,去见参综朝政的中军将军、扬州刺史殷浩。雷弱儿决定走水路,一行人经彭城、下邳、淮阴、广陵,渡长江至京口,再从陆路抵达建康。介绍他们沿途所见所闻所思和相关历史地理。

★故事发生时间:年六月。地点:彭城、下邳、淮阴、广陵、长江、京口。

那天晚宴之后,蒲洪将蒲雄留下来,是要商议一件极机密的事情。他希望能尽快跟江左的晋朝建立直接的联系,打算让蒲雄去一趟建康。

蒲雄虽然赞同这个计划,但认为眼下枋头有许多事情要办,又要防止邺城那边出现突发事件,兄长蒲健不在,自己还是应当留下来。蒲洪觉得言之有理,决定改派雷弱儿前往。蒲雄提出可以安排李威同行,蒲洪欣然同意。

第二天他们父子又跟雷弱儿和李威作了一次密谈。蒲洪要求二人到建康先跟蒲安会合,然后尽快去见晋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殷浩,向他面呈自己的一封密信。听到殷浩这个名字,雷弱儿就明白了首领为何要点他的将,意识到此行责任重大。

由枋头南去建康,陆路有东、西二条大道:东边自彭城南下,在盱眙渡淮水,从瓜步(今江苏南京市六合区地带)过江;西面取道寿春渡淮水,经合肥抵达历阳渡江。水路也有东、西之分:东边是春秋时代即已开发出来的邗沟水道,西面则是战国时期形成的鸿沟水道。

李威主张走陆路,雷弱儿却坚持要走邗沟水道,并得到蒲洪父子的赞同。这位羌族头领说:“南船北马,既是下江南,岂有不登舟船之理呢!”二人决定扮作毛皮商人,换上了汉人的装束。蒲雄又挑选苻产和苟辅二位小将充任他们的伙计。

部落羌族头领雷弱儿

邗沟水系是沟通古代中国南北的一条水上通道,它的形成是天然和人工共同作用的结果。

古人把独流入海的大江大河称为“渎”。黄河、济水、淮水和长江,都是在汇集众多支流后东流入海,因而被合称为“四渎”。跟“五岳”一样,它们被纳入国家祭祀体系,民间也建起不少庙宇。

受地形的影响,九州大地东部的较大河流,多呈现自西向东的走势,但淮水的支流泗水是个例外。用今天的地名标识,这条发源于山东泗水县东部的河流,向西流经泗水、曲阜、兖州、邹城等县(市、区)后,在微山县鲁桥镇转而向南,从鱼台、微山二县之间流过(今山东南四湖此时尚未形成),进入沛县和徐州市区,然后向西南流经睢宁县,最终在淮安市注入淮水。

春秋末期,一心想着北上称霸中原的吴王夫差,决定利用泗水的这个特点:他先是兼并了长江北岸的邗国,在那里筑起一座邗城(今江苏扬州西北蜀冈地带),接着动用人力开挖南北走向的水道。这条人工河将长江水引至邗城东侧的蜀冈之下(春秋时长江北岸抵近今扬州蜀冈一线),在今扬州广陵区湾头镇转而北上,利用邵伯湖、高邮湖等天然水体,进入今宝应县折向东北,又借道位于今兴化市与宝应、建湖二县之间的射阳湖(又名射陂,现已湮没为陆地),然后转向西北,在今淮安市北部与淮水相通。江、淮二渎沟通后,吴国的舟船便可利用泗水继续北上,经徐州、沛县而抵达鱼台县。

古济水、菏水、汴水、泗水位置关系示意图

夫差的雄心并未止于此,他又动用人力开掘了一条被称为菏水的水道。这条东西走向的人工河,东起鱼台县泗水西岸,向西经过今金乡、成武二县北部,与位于今菏泽市定陶区东北的菏泽(由古济水衍生的湖泊,现已湮没)相通。古济水在今荥阳市北部从黄河分流,向东经过今原阳、封丘二县后进入定陶。这样一来,河、济二渎跟江、淮也连通了。

于是,公元前年,夫差率领他的舟师经邗沟、泗水、菏水和济水,浩浩荡荡地开赴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地带——此时的封丘位于黄河以南),来跟晋定公、鲁哀公举行会盟,史称“黄池之会”。可是好景不长,就在夫差北上耀武扬威之际,卧薪尝胆重新崛起的越王勾践,却乘机断了吴军的归路,夫差被迫自刎,吴国很快灭亡。

雷弱儿一行四人南下,就是沿着夫差当年北上的这条路线。他们在黄河登船,先溯河而上至荥阳,再由河入济,由济入菏,由菏入泗,顺水而下来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地带)。

当泗水流经彭城东北时,有一条名叫获水(即古汴水的下游)的支流,从彭城的西南方向过来跟它汇合。这条西通荥阳的河流也能与黄河相通,只是由于南北割据未作浚治,如今已不甚通畅。

李威这些年为筹厝军需跑过不少地方,其中就包括彭城。他向雷弱儿介绍:“这彭城因彭祖而得名,相传他是颛顼的后人,活了将近八百岁……”

徐州市彭祖园彭祖雕像

雷弱儿嗔道:“如此神话,你也听信!”

李威笑着说:“信不信是另外一回事,这座城确因彭祖而得名,如今城内还有一座彭祖楼,据说为西楚霸王当年衣锦还乡都彭城时所建。因曹操将徐州州治移至这里,如今又被称作徐州。”

雷弱儿在舟中望着渐渐隐去的彭城,口中说道:“将‘四渎’连通,离不开脚下这条泗水。此城的得失,又关乎泗水能否通畅。泗水在东,获水西来,此城三面环水,再加有‘三洪’之险,正好扼守南北。那吕梁洪该到了吧?”

“快了,就在前面。”李威回答。

雷弱儿所说的“三洪”,是泗水的三处险段,自北向南依次为秦梁洪、徐州洪和吕梁洪,都在彭城地界。相传秦始皇东巡过彭城,曾在泗水秦梁洪打捞周鼎未获。

吕梁洪到了。跟刚刚穿过的徐州洪相比,这一段更加凶险且一眼望不到尽头。雷弱儿正在思忖如何涉险过关,坐船却停下来,船家独自下船去了。

岸边有一座小庙,苻产望着从里面飘出来的缕缕轻烟,猜测说:“船家当是到庙中祈福求平安。”李威点了点头。他看见水中一块光溜溜的巨石上面,刻有“孔子观道处”几个大字。

徐州吕梁山孔子观道亭

相传孔子当年周游列国行经此处,看见飞瀑直下二十多丈,流沫冲出三十多里,曾惊叹“鱼鳖不能游”。今日眼见为实,果然名不虚传。

船家回来了,后面跟着两个打着赤膊的汉子。船上的人很快就知道了他们的用场——原来是专门在吕梁洪棹船的当地水手,凭借他们过人的本领,这条船顺利地穿过了绵亘七里的吕梁洪。

来到下邳(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地带),天色近晚,泊船上岸,他们要在此住上一宿。

下邳地当沂泗之会,四周环水,自古就是一座重镇。宋襄公曾在此筑城,秦代设置下邳县。不过,让它名扬天下的,还是“汉兴三杰”中的张良和韩信: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在“游下邳圯上”时遇见了黄石公,通过屈身进履从他手中获得了一部兵家秘笈——太史公似乎在暗示,张良后来辅佐刘邦奇计频出,都跟与这位圯上老人的风云际会密不可分,为这座古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刘邦得到天下后封韩信为楚王,都于下邳。东汉末关羽曾奉刘备之命在此镇守。此外,这里还是吕布授首曹操的地方。

一路颠簸,雷弱儿感觉困乏,草草吃了些饭菜便倒头大睡。苻产和苟辅精力充沛,又是第一次出远门,缠着李威细说张良跟黄石公的故事。三个人一面饮酒一面说话,一顿饭足足吃了一个时辰。

江苏睢宁古邳镇张良殿

次日早起登舟,继续赶路。来到淮阴(在今江苏淮安市西南地带),他们需要另觅船只前往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蜀冈地带)——如今南北分治,这里成了南北水运转关的军事要冲,北方来的船只能到此为止。

从船上下来,雷弱儿伸展了一下发麻的腿脚,看见淮水南岸立有一方石碑,上面镌刻着“淮泗口”三个大字,便跺脚朗声说道:“雷某到此一游了!”

雷弱儿说话的神态,让李威想起了当年在秦岭过石门时,表妹揶揄自己的情景,忍不住独自笑了笑。他正打算去寻找船只,发现淮水下游出现了一支船队,一群人正在眺望,指指点点,便让雷弱儿和苻产就地歇息,自己带着苟辅前去探个究竟。

最早的淮阴城相传为秦国少年上卿甘罗所筑,当地人把它叫做甘罗城。不过秦汉时期的淮阴,并非淮、泗交汇之处,只是沿淮的一座普通城镇。东汉以后泗水改道,这里才成为“北对清泗,临淮守险”的要塞。

李威很快就将原委打听清楚。原来,由于晋朝军队正在输运兵马粮草,淮阴以下的邗沟水道已经戒严。一位老船工告诉李威:这支晋军将开赴下邳;数日前已过去一队兵马,听说是冲着彭城去的,统兵的人名叫王颐之。

“情况有变,是不是改走陆路呢?”李威向雷弱儿请示。

江苏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韩侯钓台

“先别着急。”雷弱儿注视着愈来愈近的船队,“倘若只是过兵,完事就会开禁。看来今日是走不成了,不妨进城找个地方住下来……正好打探一下。”

进城时,他们遭到了晋军兵卒的阻拦,方知城内也已戒严,便只好在城外找了一户人家住下来。

“淮阴,下邳,彭城……江左莫非打算进图中州了?”雷弱儿躺在床上,仰望着头顶的蚊帐说。

“有这可能。从彭城北上可俯视齐鲁、威逼河北;西出则可进至中原、窥视关中。要想把彭城牢牢掌控在手中,自然要以下邳和淮阴作为后盾。祖逖当年北上,走的正是这条路径。”躺在另一张床上的李威答道。

“你说的不错!掉过头来,一旦彭城、下邳和这座淮阴城落入北方之手,江左就唯有退守大江了!这些年南北屡屡争夺寿春,也是同样的道理。”雷弱儿接着分析。

“是的,江左一向有守江当守淮的说法。我现在明白了,大人为何非要走水路。”李威笑着说。

李威(字伯龙)

“我可没想那么多!伯龙,”雷弱儿坐了起来,“北方将乱,江左若想乘人之危,也在情理之中。看来我们得抓紧赶路,早去早回。听说那殷浩是个伶牙俐齿的人,不好对付,你脑瓜子好使,先替我琢磨一下,见面后该如何应对。”

看见雷弱儿睡意全无,李威也只好坐起来,但没有吱声。行前,他跟蒲雄还作过一次单独交谈,对首领的意图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和蒲雄都认为,在北方即将出现变局时,抢先跟南方王朝打交道,这是有益而无害的事情,也正是首领的过人之处。今日所见,进一步验证了首领的先见之明。至于此行该如何跟江左王朝打交道,分寸怎样把握,他一路上都在想这个问题,也乐意跟雷弱儿作些探讨,只是觉得此时此地说话不大方便。这时,从外间传来了苻产和苟辅说话的声音:

“你说,他当年可以在此忍受胯下之辱,那功成名就之后,为何就不能稍作忍让呢?”

“人家不是说了吗?‘狡兔死,良狗烹’!”

“我看未必。同为‘汉兴三杰’,另外二人不都得以善终么?”

“人都死了几百年,你还操这份闲心干吗?房东说他的墓就在不远,明日若不赶路,我们倒是可以去凭吊一下。睡吧!”

江苏淮安码头镇胯下桥

李威望着雷弱儿说:“韩信是淮阴人,在此留下了‘漂母饭信’、‘胯下受辱’的故事。”

“他当年若不受胯下之辱,恐怕就没有日后的驰骋疆场。看来大丈夫处世,当忍还得忍。大帅这些年不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么?”雷弱儿像是在自言自语,说完又躺下了。

不出雷弱儿的意料,戒严很快取消,商旅恢复通行,四个人立即启程。夫差当年开通的邗沟,如今又被叫做中渎水,路线经过汉魏以来的取直,也向西发生了偏移。

这天,一行人来到了广陵地界。广陵城就在邗沟的西边,不过他们没有入城,而是直奔江边的扬子津而去。

李威走南闯北,颇通江湖义气,在淮阴上船后他结交了一位建康客商。此人告诉他,由广陵去建康虽有舟船,但因江上风大浪急而被视作畏途,过往行人一般都是先从扬子津过江到对岸的西津渡,再走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地带)至建康的驿道。于是他们决定继续跟这位客商结伴而行。

第一次置身于长江,雷弱儿和苻产、苟辅三个人的感觉,简直可用翻江倒海、惊心动魄来形容。长江的入海口此时就在广陵和京口附近,形似一只大喇叭,江面宽达数十里,远望去江海相连,江天一色。“北固望海,广陵观涛。”这是西汉辞赋家淮阴人枚乘,在他那首有名的《七发》中写下的词句。

雷弱儿几个北方汉子第一次见到长江

因受到海潮的影响,江上水深风急浪高,船行其间好似一叶浮萍,人则有如萍上附蚁,似乎随时都可能被波涛吞噬。雷弱儿不忍目睹,干脆将双目紧闭,默默地念叨:“如此天险,也就难怪地分南北了!”两位小将更是狼狈,一手抓住船,一手捂着胸口,哇哇地吐个不停。

李威倒是神色泰然。此刻,他想起了安葬在大江上游的父亲。一想到父亲这些年孤独地躺在那座琴台的边上,不曾享受他这个儿子半支香火,一种愧疚的心情油然而生。

南岸将至,雄踞在北固山间,连冈三面、一水横陈的京口城显现在眼前。

建康客商很健谈,在江北候船时他向李威等人介绍:京口之地,春秋时为吴国的朱方邑,秦设丹徒县,西汉为荆国的封地,孙权在此居住了两年时间,当时称为“京”城,期间发生了赤壁之战。孙吴定都建业后,将这里称作京口,当地人如今称之为“铁瓮城”。晋元帝司马睿将毗陵郡改为晋陵郡,把郡治由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丹徒镇地带)移至京口。已故太尉郗鉴任徐州刺史时,又将州治搬到了这里。如今在此坐镇的,是征北大将军、徐兖二州刺史褚裒,他是正在摄政的皇太后褚蒜子的父亲,小皇帝司马聃的外祖父。

下船天色已不早,西津渡上边有个小镇,一行人住进了街边的一家客栈。自淮阴结伴而行,一路上李威将建康客商的费用全都包了下来。此人过意不去,说到了江南就该由他来做东,忙着张罗酒菜去了。雷弱儿和李威闲坐喝茶,注意到店中说话的人不少操着北方的口音。他们知道,晋陵郡是江南寄寓侨郡县最多的地方。

吃饭的时候,建康客商又说了些刘备当年来京口迎娶孙夫人的野史稗乘,为北方来的客人饮酒助兴。

上节:前秦风云:9、枋头易姓︳第二节:蒲坚跟着母亲住进了堂舅苟苌家

下节:建康城来了几个北方的毛皮商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52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