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诗人白居易有一首名词《长相思-汴水流》,词的前半阕曰:“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词中提到了两条历史上有名的河流——汴水、泗水,白居易说这两条河最终流到了瓜州古渡头。瓜州既著名的瓜洲渡,王安石诗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陆游诗云“楼船夜雪瓜洲渡”,指的就是这里,位于扬州以南的长江北岸,与镇江隔江相望。不过,问题在于,汴水和泗水并没有汇入长江,难道白居易写错了?
图-江苏省地形图
先说汴水。古汴水的来源有不同的说法,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汴水始于河南荥阳的黄河南岸广武,从广武到大梁(河南开封),这段河的名字称为鸿沟。鸿沟从大梁南下,而还有一条河流向东流动,在彭城(江苏徐州)汇入泗水。汉高祖刘邦曾任泗水亭亭长,泗水亭就在沛县的泗水河东岸。汴水有很多名字,比如西汉时,按段分别称为狼汤渠、甾获渠、获水、谷水。到了南北朝时,这条河就统一称为汴水了。
泗水发源于山东腹地,向西南流去,经现在的微山湖以西,流经沛县,在彭城接纳汴水后,向东南流去,最终汇入淮河。但是唐朝时的汴水,已不是上边提到的那条汴水了,而是一条人工运河。隋炀帝杨广修建了利在千秋的大运河,大运河的黄河北段称为永济渠,黄河南段称为通济渠。而黄河南段自汴州(河南开封)以下也称汴水。白居易所说的汴水,应该指的就是条汇入淮河的运河。
图-唐朝时汴水、泗水示意图
但是,淮河与位于长江北岸的瓜洲古渡头还有数百里之遥,汴水与泗水又是如何与长江扯上关系的?这还要提到隋炀帝杨广(隋人给杨广的谥号是隋世祖明皇帝,李世民出于某种目的,故意给杨广上恶谥“炀”)修建的大运河。通济渠只修到了淮河北岸的泗州,如何才能抵达长江呢?先让运河在淮河中段“泡”一段,向东流至山阳(江苏淮安)。在山阳以下,出现了一条运河,北接淮河,南接长江(瓜洲渡)。这段运河在历史上大名鼎鼎,春秋时吴国所修的邗沟,就是这里。
图-瓜洲渡位置示意图
吴国修建的邗沟,在弯弯曲曲之间沟通了江、淮。到了东汉时期,这段已不怎么使用的运河,称为中渎水。公元年,掌握东晋权力的刘裕北伐南燕,他走的是水路。晋军从国都南京坐船下水,顺江东至中渎水与长江的汇合处(今仪征附近,非唐宋时的瓜洲渡),然后经中渎水北上,至淮河。晋军再从淮河入泗水,在下邳(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登陆,北上灭南燕。
到了唐朝时,瓜洲渡已成中渎水(也就是现在的京杭大运河淮扬段,以下称淮扬运河)与长江汇合处。唐朝的汴水与泗水汇入淮河后,再经中渎水南下,汇入长江。所以,白居易所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并不是文学上的夸张,在地理上也确实能说得通。
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淮扬运河北在山阳连通淮河,南在瓜渡连通长江,为南北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杨广修建大运河的目的,有去江都游玩的想法,但客观上,这条运河解决了北方粮食及物资短缺的问题。一条运河可以让南方的粮食及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北方。尤其是唐朝安史之乱后,在河北诸镇由军阀割据的情况下,唐朝朝廷的财赋,有一大半要由江南承担。生活在中唐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就说过:“现在朝廷所征服的钱粮,如果以十分计的话,江南可占九分。”
图-京杭大运河
江南运钱粮到中原,最便捷的通道就是走运河。淮扬运河之于唐朝的作用,怎么高度评价都不过分。安史之乱时,名将张巡不惜吃人肉留下千古骂名,也要死守住睢阳。何之?只要守住睢阳,就能保住长江、淮扬运河、淮河、汴水这条生命线。淮扬运河,在相当程度上讲,可称为唐朝的救命河。淮扬运河只要出现一点问题,长安城中都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