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已有数百种变体,或致二次感染影

数月之间,已有多国研究人员确定了数百种新冠病毒变异。但尚无人断定这对病毒的防控意味着什么。

新华社资料图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初步研究表明,新冠病毒2月份在欧洲出现的特殊突变——DG——已迅速转移到了美国东海岸,自3月中旬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地的主导病毒。这种特殊的变异似乎使得病毒的生长速度更快,传染性更强。

这份33页的报告于上周发布在BioRxiv网站上,是未经同行审阅的预印本。研究小组分析了英国谢菲尔德新冠病毒患者的数据。虽然携带这种变异病毒的患者体内存在更多病毒,但没有证据表明这些患者病情更严重,或者住院时间更长。

病毒发生变异并非罕见现象。例如流感病毒变异非常快,因此每年都有必要接种新的流感疫苗。病毒学家认为,到目前为止,新冠病毒的变异相对稳定,但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给了它充分变异的机会。

针对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家威廉·汉纳吉(WilliamHanage)认为,当变异后的病毒到达意大利北部时,年龄较大的易感人群难以抵抗,才使得这种变异病毒成为主导。实际上这种突变没有影响病毒的感染力。

伦敦大学学院的另一项研究确定了种新冠病毒突变。研究作者之一巴卢(FrancoisBalloux)指出,突变本身不是一件坏事,也没有迹象表明突变速度比预期中快或慢。“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断定病毒的致命性和传染程度越来越强,或越来越弱。”

《华盛顿邮报》援引部分专家指出,实际上,随着病毒在人群中传播和时间的推移,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在多年后成为一种比较温和的疾病。

研究病毒变异同时也是疫苗开发的重要环节。各国正在研发的疫苗都针对于冠状病毒的独特“尖峰”——即新冠病毒用来入侵宿主细胞的棘突蛋白。如果“尖峰”出现较大改变,那么开发出来的疫苗效果将打折扣。

与此同时,即便变异病毒危险性没有增加,已经对原始病毒产生免疫力的康复患者可能对新的变异病毒没有免疫力,这可能导致同一人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加大了遏制传播的难度。

4月27日,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到目前为止,新冠肺炎病毒相对稳定,有一些预期中RNA病毒会有的变化,但在预期范围内。此外不同国家发现的病毒,在传播能力或引起严重疾病的能力方面并没有差异。

延伸阅读:

新冠疫苗结果最早何时公布?张文宏给出答案

北京时间5月6日晚8时30分,中国驻墨西哥大使馆与上海市外办联合组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视频连线会,请来中国-WHO联合专家考察组成员、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吴凡,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出席。

有墨西哥专家提问,疫苗研究在早期、中期还是晚期阶段?

张文宏表示,全世界有个疫苗在进入研究,美国有2个疫苗进入三期临床研究,中国有2个疫苗进入二期临床研究。

按照目前三期临床研究的时间表和中国二期临床研究的时间表,世界上最早的疫苗结果公布时间,应该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1月左右。如果所有数据理想,能够申报美国FDA或中国CFDA的通过,应该在明年3月到6月之间。

“现在如果对于疫苗有过高的期待,我认为也是不恰当的。”张文宏同时表示,这些疫苗的有效性现在不能预测,因为现在二期临床研究得出来的都是抗体的水平,所有的结果都要在发病率比较高的地区的三期临床研究,才能最终得出来。

在未来的一年到两年时间里,我们可能会有比较有效的药物和疫苗出现。目前还要以防控和病情的救治为主。

《科学》首发动物实验结果:京企产新冠疫苗安全有效

昨天,全球知名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秦川团队领衔,联合浙江省疾控中心张严峻团队、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研究文章《SARS-CoV-2病毒灭活疫苗的快速开发》。这是首个公开报道的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此前的4月19日,该论文的预览版在生物科学预印本论文平台bioRxiv发布。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科兴控股旗下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疫苗安全有效。

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大流行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巨大的威胁,给全球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失。迄今为止,还没有有效的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或可用的疫苗,因此迫切需要快速开发有效的新冠疫苗。

研究者从11名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住院患者(包括5名重症监护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出多个新冠病毒毒株,其中5株来自中国,3株来自意大利,1例来自瑞士,1例来自英国,1例来自西班牙。这11个毒株广泛散在分布于基于所有可用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正在流行的病毒种群。

科兴中维新冠疫苗启动临床试验

在此基础上,研究者选择CN2毒株用于疫苗制备,开发了一种纯化的灭活新冠病毒候选疫苗,并进行了中试生产。该疫苗在小鼠、大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均可诱导新冠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产生。这些抗体能有效地中和所选的其他10株(CN1、CN3-CN5和OS1-OS6)具有代表性的新冠病毒毒株,表明它们对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都可能有潜在的中和能力。

为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者在第0天和第7天分别给小鼠接种不同剂量的候选疫苗后,未观察到炎症或其他不良反应,新冠病毒的S蛋白和RBD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后小鼠的血清中迅速产生,并于第6周达到滴度峰值。RBD特异的免疫球蛋白在S蛋白诱导产生的抗体中占一半,提示RBD是主要的免疫原,这也与恢复期患者的血清学特征非常相似。与恢复期患者血清相比,该疫苗诱导出了更高滴度的S蛋白特异性抗体。

接下来,研究者使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新冠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在一段时间内的水平。结果显示,高剂量免疫的中和抗体在初免后第1周出现,在第2周加强免疫后显著增加,在第7周达到峰值,而对照组则未检测到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反应。研究者在大鼠中以及对不同毒株的实验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随后研究者在疫苗免疫后的恒河猴中进行了攻毒实验以评价疫苗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研究者在第0、7和14天给恒河猴接种不同剂量(3微克和6微克)的疫苗,结果显示,S蛋白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和中和抗体均在第2周被诱导出来,并在第3周继续增加,抗体滴度与恢复期的新冠患者的血清中的抗体滴度相似。

之后,研究者在第22天进行攻毒。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疫苗免疫后的恒河猴肺部组织病理变化显著减小,病毒载量也显著下降。高剂量组的4只恒河猴感染后的第7天,咽喉、肛门和肺部都未检测到病毒,也没有观察到抗体依赖的增强现象。中剂量组感染后第7天咽部、肛门和肺部标本中能部分检测到病毒,但与对照组相比病毒载量降低了约95%。结果表明,接种6微克剂量候选疫苗后可以对新冠病毒攻毒提供完全的保护,3微克剂量的疫苗有部分保护作用。

研究者又通过观测临床指标和生化指数来验证该疫苗的安全性。他们发现,所有接种疫苗的恒河猴均未发现发烧和体重减轻现象,且食欲和精神状态都保持正常。在血液和生化分析方面,接种了疫苗的恒河猴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3+、CD4+和CD8+)以及关键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IL-4、IL-5和IL-6)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变化。此外,第29天对接种疫苗恒河猴的肺、心、脾、肝、肾和脑在内的各种器官组织的病理学评估表明,该疫苗也没有引起显著的病理学特征,以上结果表明候选疫苗在恒河猴中具有安全性。

记者了解到,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年4月13日批准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中维”)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

进入临床研究,Ⅰ/Ⅱ期临床研究于4月16日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正式启动。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界面新闻CCTV4北京日报客户端

流程编辑:TF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40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